《孟子·盡心章句下》曰:“養心莫善于寡欲。其為人也寡欲,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 其意為修養內心的方法沒有比減少欲望更好的了,一個人如果欲望很少,那么內心即使有迷失的部分,也是很少的;一個人如果欲望很多,那么即使有保存的部分,也是很少的。誠如斯言,黨員干部只有淡泊名利,清心寡欲,慎微慎欲,方可守住本心,留住清名。
淡泊名利是立身之本。“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淡泊名利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也是衡量一名黨員干部品德高下的重要標尺。現實中,有的黨員干部既想身居高位,又想財富滿盈,導致欲壑難填、得隴望蜀、邪念滋生,最終身敗名裂,前程盡毀。“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黨員干部要看淡個人得失、看開功名利祿,將個人理想追求與黨和人民事業緊密結合,涵養“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胸懷,不謀一己之得失,而憂事業之興衰,永葆共產黨人天下為公、清正廉潔的本色。
清心寡欲是修身之策。“有欲者累,寡欲者安,無欲者強。”欲望面前,知足知止、適可而止,既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智慧。孔子云:“克己復禮”,強調克制欲望對于道德修養的重要性;莊子云:“順物自然”,主張順應自然,不再強求,才能真正做到內心的寧靜……正所謂“貪如火,不遏則自焚;欲如水,不遏則自溺。”黨員干部要想清楚“當官為什么、用權干什么、身后留什么”,始終保持內心清凈和寧靜,看淡權力名位,對“非其有”的東西不貪求不妄取,避免“人為物累,心為形役”。
慎微慎欲是政治本色。“不慮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終虧大德。”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黨員干部如不注意小節、不節制小欲,就有可能成為別有用心之人的“圍獵”對象。因此,黨員干部要以“白袍點墨,終不可湔”為鏡,牢記“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始終保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警覺,不因“小腐敗”而違規逾矩,不因“小問題”而姑息遷就,不因“小意思”而欣然笑納,心中高懸法紀明鏡、手中緊握法紀戒尺,知曉為官做事尺度,做到“獨行不愧影,獨寢不愧衾”。
“君子寡欲則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則能謹身節用,遠罪豐家。”黨員干部要牢記“廉者常樂無求,貪者常憂不足”的道理,堅持“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的定力,對自己的內心“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真正做到“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峨山縣紀委監委 李瑞萍 || 責任編輯 王文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