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來,中央紀委不定期公開通報曝光形式主義典型問題,從“層層陪同調研”到“營養與健康學校評分表包含117項評分標準”,樁樁件件都在警示廣大黨員干部,形式主義要不得。新時代新征程,如果不下大力氣糾治形式主義,任其披著“合規”的外衣,行著“虛功”之實,不僅會空耗資源、磨損干部銳氣,更會潛移默化地消解黨和政府公信力,成為橫亙在改革發展路上的絆腳石。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絕其源。形式主義的根源,從來不在表格或會議本身,而在背離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只有讓政策從“秀場”回歸現場,讓干部從“鏡頭”回到田間地頭,形式主義才會失去土壤。糾治形式主義,需破立并舉,回歸以人民為中心的實踐標準。
以思想破冰為先導,重塑“為了誰、依靠誰”的價值坐標。糾治形式主義,首要在于把思想根子擺正、壓實。一方面,要用好主題教育、理論學習中心組等制度,把實事求是的黨史課搬到項目一線、田間地頭,對照《反對本本主義》中“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警示,讓干部親手摸一摸表冊背后的真實溫度;另一方面,把群眾滿意度設為一票否決指標,凡群眾抱怨、干部卻標榜為“亮點”的,一律不算政績。只有讓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在靈魂深處相統一,才能把“留痕”沖動轉化為“留心”行動。
以制度重塑為杠桿,壓縮“表演空間”,放大“實干賽道”。制度是治理形式主義的硬核屏障。要建立“負向清單+正向激勵”雙軌機制:對重復報表、多頭報數、層層陪同等情形明確禁止,違者點名道姓通報;對深入一線解決“卡脖子”難題的干部,實行“三優先”——晉升優先、培訓優先、評優優先。要推行“無會周”“無紙月”,把會議、文件、督查的總量控制在剛性限額內,騰出時間讓干部沉到田間地頭、社區樓院。要把考核權適度下沉,讓服務對象、基層群眾、第三方機構共同參與評價,用“多元考評”替代“單一排名”,使數字游戲失去市場。
以監督問責為利劍,形成“發現—糾偏—根治”的閉環生態。糾治形式主義,最終要靠監督“長牙”“帶電”。一方面,巡視巡察、審計、媒體、群眾“四位一體”聯動,對“表冊出政績”“鏡頭出干部”的苗頭性問題早發現、早提醒、早糾偏;另一方面,要建立“形式主義問題直報平臺”,基層干部可實名或匿名上傳佐證材料,上級紀委監委限時核查、點名曝光、跟蹤整改。對屢改屢犯的,不僅追究當事人責任,還要倒查分管領導、考核部門的主體責任,倒逼關鍵少數把形式主義當作政治問題來對待。如此環環相扣,才能讓“說了就算、定了就干、干就干成”成為常態,使形式主義失去復燃的土壤。
只有把思想根子拔出來曬曬太陽,把制度籠子扎得更加嚴密,把監督利劍磨得更加鋒利,才能形成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的長效機制,讓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的新風正氣充盈神州大地,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強作風保障。(昆明市盤龍區紀委監委 李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