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普洱市思茅區五一市場門口路面干凈整潔,共享電動車擺放有序,正在賣菜的李大姐向前來回訪的紀檢監察干部說道:“以前買菜高峰期的時候,市場門口共享電動車多到‘疊羅漢’,還經常看到中小學生來門口騎車打鬧,非常危險,現在管理規范了,大家也能安心做生意了。”
共享電動車旨在為人民提供便捷、經濟、環保和健康的出行選擇,解決市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難題。然而此前,轄區內群眾多次向有關部門反映普洱中心城區共享單車管理混亂、亂停亂放、違規投放等問題,不僅影響市民的生產生活和出行安全,還成為城市治理中的“流動煩惱”。
民有所呼,“紀”有所應。思茅區紀委監委采取“室組地”聯動模式,緊盯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和重點區域,通過走訪群眾、實地查看、深入職能部門等方式,對城區內共享電動車管理情況進行把脈會診,找準病灶根源,形成問題清單,并督促職能部門立即整改,讓城市“毛細血管”恢復暢通。
在監督推動下,思茅區委牽頭制定行動方案,組織區綜合行政執法局、思茅分局交通管理大隊、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區司法局等部門立即行動,抽調56人形成8個工作組,深入景區、商圈、醫院等共享電動車使用率較高的區域進行“地毯式”執法檢查,并采取登記、查封、扣押、運輸、保管等有效舉措,解決中心城區共享電動車亂象。
該區紀委監委主動靠前,將監督“嵌入”行動全過程,督促職能部門認真履行主體責任,著力發現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等問題,對發現的部門協調不暢、執法力度不夠等問題,及時約談提醒相關負責人,推動形成整治合力。
針對共享電動車領域反映出的問題,該區綜合行政執法局通過制定“月考核”機制、設置“彩虹”停車點、運用“獎勵+檢討”模式、開通群眾監督渠道等方式下足力氣,真正讓共享電動車成為城市“流動風景線”。
經過此次整治行動,共享電動車亂象得到有效遏制,各部門變“單打獨斗”為“協同作戰”,打破了以往“整治——反彈”的怪圈。目前,主城區市容市貌更加干凈整潔,城市道路更加暢通無阻,市民出行更加安全便利。
據悉,此次行動共清查共享電動車5544輛,發現問題車輛629輛,其中無牌車輛516輛,牌照破損車輛91輛,車牌號與車架號不一致車輛22輛。
“我們正在查處一批共享電動車領域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堅持辦案引領,深化對重點領域的系統治理。”該區紀委監委主要負責人表示,將做好案件查辦“通篇文章”,注重發現和糾治案件背后的深層次問題,深入查找制度建設薄弱點、權力運行風險點、監督管理空白點,切實將共享電動車治理從“階段性治標”轉向“長遠性治本”,為市民營造更加安全、有序、便捷的出行環境,讓城市管理既有力度更有溫度。(旺珍 || 責任編輯 王云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