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彝良縣洛旺鄉中廠村油菜花肆意綻放,微風輕拂,層層花浪翻涌,構成了一幅如詩如畫的絕美田園畫卷,讓慕名來到油菜花田打卡的游客盡情享受春日的美好時光,也讓鄉村迎來發展和振興的“春天”。
“大姐,今年你家種了幾畝油菜?經濟收入怎么樣?”近日,彝良縣洛旺鄉紀委工作人員下沉村組一線,緊盯油菜種植工作開展監督檢查。
“我家就種植了8畝左右,菜花開時,自己家養的蜜蜂可以采粉釀蜜,一斤蜂蜜目前可以賣150元;再過一個多月油菜籽就可以采收了,每畝菜籽產量300來斤,每斤菜籽按市場價4元,菜籽收入差不多1萬左右。”中廠村大灣組小組長王大姐高興地說道。
近年來,彝良縣洛旺鄉積極探索“油菜花經濟”產業發展之路,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充分利用冬季農閑田集中連片種植油菜,巧讓“閑田”變“寶地”,大力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帶動春季鄉村旅游的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為推動油菜特色產業賦能鄉村振興,彝良縣洛旺鄉紀委立足職能定位,圍繞油菜產業發展中的政策執行、項目實施、利農惠農等重點環節開展監督檢查,傾聽民聲民意,以強有力監督推動油菜產業發展。
在監督檢查中,該鄉緊盯油菜產業生產、加工、銷售全鏈條,通過實地查看、翻閱臺賬、調研走訪等方式,圍繞油菜種植面積、種子配發、政策宣傳等環節,深入田間地頭與村民、種植戶面對面交流了解相關情況。同時,充分整合村級監督資源,指導村務監督委員會做好產業發展“監督+服務”工作,引導村務監督委員在種植技術培訓、油菜管護、菜籽銷售關鍵環節跟進監督,著力發現和推動解決群眾關切的急難愁盼問題,切實為糧食安全保駕護航。
“社區有榨油廠,不僅能夠讓我們在家門口就能實現榨油,而且榨油廠還和種植群眾簽訂了長期收購協議,種植的油菜籽不愁銷路,大家種植的積極性也就更高了。”小河壩社區村民周大哥笑容滿面地說。
為實現“種植、收購、加工”全鏈條生產,在監督保障下,洛旺鄉以油菜花為依托,大力發展農產品深加工,積極盤活閑置集體資產,將已停止生產的懷來村榨油廠遷至小河壩社區,由小河壩社區集體經濟聯合社負責經營管理。榨油廠的建成使用,當地優質的油菜籽被加工成菜籽油,通過電商平臺等渠道銷往全國各地,不僅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幫助油菜種植戶解決了菜籽銷售問題,還極大調動本村及周邊其他村群眾種植油菜的積極性。
2025年,洛旺鄉共種植油菜1.8萬余畝,預計產值2000余萬元。油菜產業已成為洛旺鄉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柱產業。(李忠偉 羅楊 || 責任編輯 吳劉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