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村組干部侵占挪用集體資金,有的在執行政策時吃拿卡要,這樣的行為讓大家非常反感和痛恨。”近日,在景谷縣威遠鎮聯齊村委會院場內,縣紀委監委干部結合身邊典型案例以案釋紀、以案說法,為30余名黨員干部和群眾上了一堂深刻的紀法教育課。
“量身定制”的紀法宣講走進鄉村,是景谷縣紀委監委開展“送紀法知識下鄉”的具體行動之一。近年來,該縣紀委監委貫徹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要求,堅持警示、教育、預防“三在前”原則,從紀檢監察隊伍中抽調37名業務骨干組成宣講團,采用“案件剖析+理論宣講+紀法解讀”三位一體宣講模式,走進村(社區)開展紀法宣講,教育農村黨員干部筑牢底線意識,依規依紀依法用權。

活動現場,宣講干部打破傳統說教模式,設立流動接訪臺,進行現場咨詢及解答,聽民聲、察民意、解民憂,并發放《紀檢監察機關依規依法處理信訪舉報引導圖》等資料,普及紀檢監察機關信訪舉報受理范圍、舉報方式、嚴查誣告陷害和鼓勵實名檢舉控告等內容,引導群眾依法、有序、如實、有效舉報,推動亂告狀、亂貼牌掛名、亂捕風捉影“三亂”現象的整治,進一步優化信訪舉報環境。
“這次宣講把課堂搬到村委會場院內,很接地氣,紀委的同志列舉的都是身邊案例,講解生動簡潔、通俗易懂,既教育了我們村組一級干部,又激發了群眾的監督維權意識。”在聽完宣講后,聯齊村一名干部這樣評價。
為讓農村黨員干部群眾坐得住、聽得進、弄得懂、記得牢,該縣紀委監委堅持靶向施教。在“備課”階段,全面梳理本地區近年來查處的基層黨員干部弄虛作假、吃拿卡要、貪污侵占等違紀違法典型案例,根據各村實際情況定制個性化宣講內容,提供“送課上門”和“點單式”服務。在“講課”階段,主動與村(社區)對接,積極挖掘傣族和彝族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中的廉潔元素,通過“雙語”下沉基層,將廣場庭院、田間地頭作為宣講的前沿陣地,讓紀法宣講帶著“鄉土氣息”深入基層。
“我們將紀法教育的觸角延伸到基層‘神經末梢’,破解基層紀法知識薄弱困境,打通全面從嚴治黨‘最后一公里’是我們的責任。”景谷縣紀委監委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提高紀檢監察干部的政治素質、理論水平和宣講能力,持續推動送紀法知識下鄉行動,打造更多具體抓手和有效載體,讓紀法清風吹遍每一個村(社區)。(刀建波 || 責任編輯 王文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