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漸濃,華燈初上。云龍縣城騰龍公園內,歡快的廣場舞音樂響起,孩子們追逐嬉戲,籃球場上少年們揮汗如雨,老人們坐在休閑亭里嘮著家常……這個剛建成的公園,成為縣城最具煙火氣的幸福地標。而這份民生福祉的背后,是云龍縣紀委監委以“點題監督”守護民生的生動注腳。
事情還要從云龍縣中醫醫院搬遷說起。2024年末,隨著新院區全面竣工,位于縣城核心地段的老院區改造提上日程。云龍縣紀委監委敏銳意識到,這是城市更新的關鍵節點,必須牢牢把住監督關口。從項目規劃之初,監督專班便迅速介入,督促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開展民意調查,一場以“群眾點題、共同協作、同題共答”為核心的民生監督行動就此展開。
起初,按照原規劃,老院區將建設城市綜合商貿中心,旨在提升縣域經濟活力。然而,當“群眾點題”通道打開后,大量民意涌入。“縣城連個像樣的休閑場所都沒有,老人孩子只能在馬路邊遛彎”“街天人流量大,找個衛生間得跑老遠”……這些樸實的訴求直指縣城公共服務短板,也讓監督人員意識到,城市發展經濟固然重要,但民生需求更不容忽視。
云龍縣紀委監委立即行動,將群眾意見梳理成專題報告,第一時間向縣委、縣政府匯報。縣委迅速牽頭成立專項工作小組,召集住建、民政、應急等部門負責人,與居民代表圍坐在一起,面對面交流。“商貿中心能帶來經濟效益、帶來稅收,但公園才能讓老百姓天天受益!”居民代表王大姐的發言,道出了大家的心聲。經過多輪協商論證,該縣最終決定將老院區改造為集休閑、娛樂、運動于一體的生態公園。
監督并未止步于決策環節。在騰龍公園建設過程中,該縣紀委監委建立“嵌入式”監督機制,聯合審計、財政等部門組成督查組,緊盯工程招標、資金使用、施工質量等關鍵環節。“這個休閑亭的地基深度是否符合標準?”“健身器材采購是否經過嚴格驗收?”每一次現場督查,都確保工程建設規范有序。同時,暢通群眾監督渠道,設立監督二維碼,邀請周邊居民實時反饋問題,讓工程在“陽光”下推進。
如今,占地3643平方米的騰龍公園已成為云龍縣城的“新名片”。標準化籃球場、干凈整潔的公共衛生間、錯落有致的綠化景觀,還有夜晚亮起的璀璨燈光,無不彰顯著民生溫度。
“以前帶孫子沒地方去,現在天天來公園遛彎,太方便了!”家住附近的李大爺滿臉笑意。
“群眾點題,就是要把話筒交給百姓,讓監督直達民生痛點。”云龍縣紀委監委負責人表示。2024年以來,通過深化運用點題監督機制,該縣已推動解決老舊小區改造、農村飲水安全等群眾關切問題99個,真正實現了“問題清單”向“幸福清單”的轉變。(云龍縣紀委監委 楊銀湘 || 責任編輯 吳劉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