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曲石藍莓基地的一排排大棚,遠遠望去宛如籠罩在山間的薄霧。大棚里果農們挎著竹籃穿梭在齊腰高的藍莓叢中,指尖輕巧地摘下一顆顆裹著白霜的“藍寶石”。
“現在家口務工,月工資3500元,日子比藍莓還甜嘞。”藍莓基地里,騰沖市紀委監委監督檢查組與從“田主”變“工人”的趙興林交談。
近年來,騰沖市依托可全域全季保供的農業生產條件,與光筑農業集團正式簽約,總投資10億元,全力發展數字現代化藍莓產業示范園項目,助力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市紀委監委同步構建“全鏈條”監督體系,組建由“市紀委監委+職能部門+鄉鎮紀委+陽光監督員”構成的監督檢查組,圍繞土地流轉、資金使用、政策落實等關鍵環節開展“嵌入式”監督,確保“小漿果”成長為大產業。
土地流轉曾是藍莓產業發展中的“攔路虎”。陽光監督員發現此情況后,及時反映,市紀委監委協同農業農村、鄉鎮工作人員,通過“白天走田埂、晚上進家門”的方式深入群眾,完成土地整合2500畝,并同步協調電力、水利等部門,開通企業入駐綠色通道。
“這段時間的強降雨對藍莓基地影響大不大?相關部門防災減災措施是否到位?”監督檢查組向藍莓基地負責人問道。
6月,長達半個月的強降水給藍莓基地造成了不小損失。市紀委監委堅守“中心工作在哪里,監督檢查就跟進到哪里”,迅速監督推動災害防范和搶險救災工作,督促認真做好排水長遠規劃,為藍莓產業清淤疏浚。
針對企業“招工難”和群眾“就業難”的矛盾,市紀委監委推動建立“企業+村委會+農戶”用工機制,搭建勞動力資源調度平臺,實現本地閑置勞動力與種植企業精準對接。同時,推動企業與周邊村集體建立長期協作關系,督促職能部門組織藍莓種植技術培訓班12期,培育“種植能手”700余名,開發固定崗位100余個,讓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
如今,騰沖市藍莓種植面積達3570畝,帶動2200余名農戶增收1800余萬元,以清風執筆,繪就了群眾致富的“莓”好“藍”圖。(張珍珍 代菊香 || 責任編輯 吳劉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