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瀘水市紀委監委把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作為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重要抓手,不斷創新廉潔文化宣傳形式,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將廉潔文化以可視、可聽、可感的方式呈現出來,不斷推動思想崇廉、文化養廉、教育促廉、陣地育廉,努力營造以文化人、以文潤德、以文養廉的濃厚氛圍。
“彌留之際,那扒都攥著妻子的手反復叮囑:‘我為來訪群眾欠下的錢,你一定要想辦法還掉,不要給組織提什么要求。’這就是這位優秀的信訪干部留給世間最后的牽掛……”在怒江廉潔文化陣地,講解員向前來參觀的黨員干部講述著怒江峽谷“石月亮”的清廉故事。為打破廉潔教育“展板看字、墻上觀畫”的局限,講解員在講述陣地展陳內容時適時穿插本土廉潔故事,讓廉潔文化在共情共鳴中直抵人心,自陣地開放以來,先后組織各級各部門開展多元化的廉潔文化建設活動114批次2744人次。
在依托怒江廉潔文化陣地發揮廉潔文化育人化人作用的基礎上,市紀委監委持續創新教育載體與傳播路徑,通過“派單式”紀法輔導分層分類送課上門,讓黨紀法規與典型案例深入各級各部門,把“抽象的條文”轉化為“身邊的案例”。同時,聯動市委宣傳部充分運用瀘水新時代宣講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民族文藝隊、民俗文化陳列館等文化傳播載體,將廉潔文化宣講“大道理”融入“小故事”,讓廉潔之聲傳進千家萬戶、傳遍田間地頭。截至目前,累計開展紀法輔導10場次,覆蓋黨員干部400余人;開展廉潔文化宣講70場次,覆蓋干部群眾2700余人。
為讓廉潔文化真正扎根鄉土、融入基層治理,市紀委監委深入推進清廉村居建設,將村規民約、家風家訓、廉政警言、廉政故事等轉化為看得見的廉潔文化標語,打造了清風書屋、清風廣場、清風長廊、“和暢”議事角等清廉文化陣地,讓廉潔元素隨處可見,推動廉潔文化成為涵養民風的“源頭活水”。
除此以外,市紀委監委還積極打造線上線下聯動的傳播矩陣,線上打造“民語有廉”“我身邊的廉潔文化風景線”“漫畫說紀”等特色欄目,讓清廉文化隨時可學、隨處可見;線下聯合市委宣傳部,以廉潔文化講堂、經典誦讀、讀書分享會、送戲下鄉、互動體驗、“紅色教育進校園”等多元形式為載體,同步組織創作清廉主題文學、書畫作品,讓廉潔文化走進群眾生活。
“廉潔文化唯有扎根基層土壤、貼近群眾心聲,才能持續煥發活力。”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豐富廉潔文化宣傳教育的形式和載體,讓廉潔故事更加鮮活、陣地更加親民、文化浸潤更加持久。(和文婭 || 責任編輯 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