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景信鄉景冒村的田壟間正迎來豐收的喜悅。清風掠過連片田壟,900余畝無眼菠蘿在陽光下泛著金黃光澤,沉甸甸的果實壓彎枝頭,空氣里彌漫著清甜的果香。
“老鄉,今年菠蘿價格好不好?銷售渠道有沒有保障?”景冒村紀委工作人員穿梭在果林間,與正在采摘的大寨組村民巖保攀談起來。
“今年剛上市的菠蘿每公斤能賣2.5元,照這行情,我家能收入8萬元左右!”巖保擦了擦額頭的汗水,背起滿筐菠蘿笑著說,黝黑的臉龐上洋溢著收獲的喜悅。
從2014年零星試種到如今覆蓋4個村民小組149戶,通過近十年耕耘,景冒村的無眼菠蘿現已成為孟連縣“一村一品”的特色標桿產業。
這份“甜蜜”的蛻變,離不開紀檢監察機關的全程護航。
近年來,孟連縣紀委監委堅持把推動特色產業發展作為日常監督、專項監督的重點內容,著力構建精準化、跟進式、全流程監督機制,緊盯職能部門責任落實、技術指導、營商環境等方面,全鏈條強化跟進監督。
“菠蘿產業的產業鏈從田間種植延伸到市場流通,涵蓋的環節多、鏈條長。”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這個情況,我們統籌整合縣、鄉、村三級監督力量,通過聽、查、問、訪等形式,切實增強工作主動性。
“目前上市的菠蘿有多少?在采銷過程中有沒有需要幫忙解決的問題?”縣紀檢監察干部在景冒上寨菠蘿收購現場,向收購商詳細了解流程是否規范、價格是否公道,面對面傾聽農戶心聲,精準捕捉銷售環節的卡點和堵點。
在監督過程中,縣紀委監委還充分發揮派駐監督的“探頭”作用,督促農業、供銷、交通等部門關口前移,既推動優化分級分揀、包裝運輸等環節,又合力拓寬線上線下銷路,讓優質菠蘿不僅暢銷本地,更能新鮮送達周邊城市市場。
“農戶們田間管理細致用心,種出的菠蘿品質上乘、甜度十足。”景信鄉農業農村發展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鄉每年通過分時段開展高產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等培訓,持續為農戶賦能,有效推動菠蘿產量穩步提升。
田壟間的清風里,除了菠蘿的甜香,沉甸甸的果實將變成村民口袋里的“真金白銀”。據悉,全縣無眼菠蘿種植面積達1700余畝,畝產1500到2000公斤,預計今年總產量將突破3100噸。(魯丹娜 劉松琳 || 責任編輯 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