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瀘西縣午街鋪鎮的萬畝梨園,果實綴滿枝頭,上萬畝梨果迎來了采摘期。
午街鋪鎮山林哨村種植戶王中堂開著自家的小貨車穿梭在梨園產業路上,很快就裝了滿滿一車,這批梨子將在果蔬分揀車間與其他梨子一起,運往北京、越南等地。
“老王,運輸難題解決了,還有沒有新的困難?”近日,瀘西縣紀委監委工作人員來到梨園了解產業發展情況。
“產業路修好后,運輸省時又省成本,果蔬分揀中心也建好了,儲存也不成問題,今年收成肯定差不了!”王中堂滿臉笑意。
談及梨園建設,果農們感慨不已:“以前一到采摘季,果農們肩挑背扛滿山跑,許多梨子因采摘不及時爛在地里;現在有了政府的支持和紀委的監督,訂單排到明年,咱老百姓的日子比梨還甜!”
“車到樹前”的改變源于瀘西縣紀委監委推動產業發展政策落實落細的努力。2024年初,瀘西縣紀委監委在日常監督走訪中,了解到午街鋪鎮高原梨種植面積廣且多為山地,傳統的采摘運輸及儲存方式效率低下、人工成本高。如何提高采摘運輸效率、擴大梨子儲存量,成了果農期盼解決的問題。
為守好群眾致富果,縣紀委監委將相關情況向午街鋪鎮黨委和行業主管部門進行了反饋。在多方協調推動下,成功爭取到項目資金600余萬元,用于建設產業路和果蔬分揀中心項目。為監督保障政策資金用在“刀刃”上,瀘西縣紀委監委將午街鋪鎮梨園產業發展納入鄉村振興重點監督清單,采取“室組地+行業部門”聯動模式,緊盯惠農政策精準實施、資金使用安全高效、黨員干部廉潔履職等開展監督檢查,壓緊壓實相關職能部門責任,推動解決影響高原梨產業發展的堵點、難點問題。
“我們加強與農業農村、財政等部門聯動,建立健全信息共享、聯合監督檢查等工作機制,通過列席相關會議、查閱項目資料、開展實地督查、走訪群眾等方式,對項目立項審批、工程招標、資金撥付、質量監管等環節進行全流程監督。”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與此同時,縣紀委監委整合基層監督力量,構建鄉村兩級紀檢干部聯動監督格局,深入項目建設一線蹲點監督,及時發現并反饋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確保工程建設進度和質量。目前已修通產業路13公里,建設果蔬分揀中心1個,解決4個村果農采摘后的運輸難題和儲存問題。
眼下,午街鋪鎮梨園內綠葉如蓋,果實累累,成為鄉村的標志性風景。產業路不僅縮短了從枝頭到車頭的距離,也節省了梨子“出山”的時間。新鮮的梨子轉化為各類高附加值產品,走出大山、遠銷外地,甚至出口海外。(馬娟 || 責任編輯 王文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