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剛漫過彝良的山坳,兩河鎮的王大姐已站在臨時考點前,手里攥著剛填好的報名表。“以前考個摩托車駕駛證,需要提前一天搭客車進城,還要住一晚旅館,來回得折騰兩天。”她望著不遠處正在調試設備的民警說道:“現在考場設在兩河鎮人民政府內,就在我們家門口,特別方便。”
此前,彝良縣紀委監委在開展下沉走訪時,有群眾反映“摩托車檢測難、駕考路途遠、培訓不方便”的問題。
群眾的訴求,就是監督的方向。縣紀委監委帶著群眾反映的問題,主動對接交管部門。一方面,以群眾反映的訴求為依據,將山區群眾考證難的普遍性問題擺上臺面;另一方面,結合農村地區無證駕駛引發的交通事故案例,深入剖析背后潛藏的交通安全隱患。通過面對面溝通、點對點督促,推動交管部門切實扛起主體責任,拿出破解難題的實招硬招。
在彝良縣紀委監委的監督推動下,縣公安局交管大隊迅速啟動了“送檢下鄉、送考下鄉、送培下鄉”便民服務行動,通過官方平臺提前發布月度服務預告,群眾只要打開手機,就能知道服務時間、地點和流程,在家門口就能享受高效便捷的交管服務。
很快,“流動車管所”開進了鄉村院壩,檢測機構工作人員帶著設備現場為群眾提供摩托車現場檢驗、手續辦理等“一站式”服務;駕培教練把課堂搬到了群眾身邊,既講理論又帶實操,反復強化安全駕駛技能和交通法規教育。考試現場更是熱鬧極了,交管大隊民警還組織開展警示教育并發放交通安全手冊,在嚴格規范考試程序的前提下,村民們有序排隊參考。
“政策落地不能‘一陣風’,得靠監督盯緊每一步。”為確保駕考服務常態長效,縣紀委監委緊盯駕考每一個環節,采取“室組地”聯動監督模式,打出了“全鏈條監督”組合拳,形成了“發現問題、督促整改、跟進落實”的閉環機制。通過壓實交管部門主體責任,督促其核查服務清單及工作方案,確保服務范圍涵蓋全縣各鄉鎮(街道),嚴查車檢及考試現場各項流程是否規范,推動“為民辦事”落到實處,打通農村駕考“最后一公里”。
監督的“力度”,最終變成了民生的“溫度”。“你們送考下鄉,省了我們的時間和開銷,真是太貼心了!”村民們的夸贊,是對監督工作的最好認可。
截至目前,彝良縣已開展駕考下鄉服務51場,惠及群眾1100余人次,辦理摩托車檢驗業務420余筆,組織考試92人次,開展交通安全宣傳600余人次。(葉鈺簫 || 責任編輯 吳劉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