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薄霧還沒散去,大姚縣石羊鎮土擺窩蠶繭收購站已排起長隊,蠶農們一邊有序排隊交售蠶繭,一邊交流栽桑養蠶心得。
“今年蠶繭價格穩,我這幾袋蠶繭賣了3萬多元呢!”石羊鎮大中村委會李家莊小組蠶農王義恒對前來走訪的紀檢監察干部說道。
據了解,王義恒是石羊鎮出了名的養蠶能手,這是他今年以來賣的第三季蠶繭。在大姚縣,像王義恒一樣發展蠶桑產業走上鄉村振興致富路的蠶農不在少數。
大姚縣栽桑養蠶歷史悠久。近年來,乘著鄉村振興的東風,大姚縣不斷培強壯大蠶桑產業,通過采取“政府引導、合作社帶動、農戶參與”的發展模式,蠶桑產業迅速成為該縣群眾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2024年,全縣桑園種植面積達8.9萬畝,養蠶農戶8098戶,產繭2802噸,全年蠶繭銷售收入17806萬元。
產業發展到哪里,監督檢查就跟進到哪里。大姚縣紀委監委充分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立足“監督的再監督”職責定位,采取“室組地”聯動、“蹲點式”調研等監督方式,緊盯蠶桑產業政策落實、項目建設、資金使用、技術服務、干部作風等關鍵環節開展靶向監督,通過“臺賬式”管理、“清單式”推進、“對賬式”銷號,將護航特色產業細化為一個個具體的監督事項。
“老鄉,今年蠶繭收購市場平穩嗎?價格波動大不大?補助資金有沒有領到手?”在新街鎮蠶繭收購點,縣紀委監委監督檢查組一邊詢問蠶農售繭情況,一邊詳細記錄相關問題。
此前,大姚縣紀委監委在石羊鎮開展蠶桑產業監督調研時,不少群眾向前來走訪的紀檢監察干部反映,桑葉病蟲害防控難,影響桑葉產量、質量和幼蠶成活率,加之政策落實不到位、技術跟進不及時,導致蠶繭質量不高,影響收購價格,挫傷群眾栽桑養蠶的積極性。
了解到相關情況后,縣紀委監委堅持問題導向,梳理問題清單,督促縣農業農村局蠶桑站組織農技專家團隊到各鄉鎮開展技術指導,通過“培訓+實操+科技”相結合的方式,幫助群眾解決桑樹病蟲害問題;督促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加強對蠶繭收購市場事前事中事后的監管,維護全縣蠶繭市場經營秩序。同時,督促涉桑鄉鎮在服務保障好群眾利益的同時,及時將每一分補助資金都足額兌付到桑農手中。
為切實保障蠶農利益,大姚縣紀委監委將蠶桑產業納入鄉村振興重點監督內容,組建“紀檢干部+行業專家+村民監督員”的專項監督組,從蠶種發放到蠶繭收購環節,對收購企業資質、收購價格公示、資金結算等情況開展全程監督,發現問題及時處置,督促推動建立蠶苗質量驗收、資金撥付公示等5項制度,堵塞監管漏洞。?
監督推動下,該縣以蠶桑規模化發展、集約化經營為主線,探索形成“政府+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多元發展路徑,培育蠶桑技術人才,研發桑葉茶、桑枝飼料、蠶桑枕、蠶絲被、桑葚酒等多種副產品,拓寬群眾增收渠道,織就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鄉村振興“新絲路”。(梁家禮 || 責任編輯 吳劉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