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昆明市呈貢區吳家營街道萬溪沖社區,連綿的古梨樹郁郁蔥蔥,累累果實壓彎枝頭。這些歷經百年的寶珠梨樹,不僅是呈貢農業文化的“活化石”,也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寶珠梨作為呈貢的特色農產品,雖然歷史悠久、品質優良,但也曾面臨品種老化、技術滯后、銷售渠道單一等發展瓶頸。鄉村振興項目推進緩慢、資源分配不均衡等問題,也制約了產業健康發展。
針對這些難題,呈貢區紀委監委主動靠前監督,聚焦政策落實、資金使用、項目建設等關鍵環節,扎實開展鄉村振興領域專項監督。紀檢監察干部深入田間地頭、走訪農戶群眾,圍繞政策宣傳、補助發放、技術推廣、基礎設施等方面“把脈問診”,推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我們組建專項監督小組,對寶珠梨產業發展實施全程跟進監督,確保每一分資金、每一項政策都落到實處。”區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在監督推動下,呈貢區制定出臺了《昆明市呈貢區寶珠梨樹保護管理辦法(試行)》,系統開展古梨樹資源普查、管養費兌付、品牌宣傳推廣和地理標志產品申報等工作。2023至2024年,“呈貢寶珠梨”連續入選云南省區域公共品牌目錄,2024年更是獲評“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
科技賦能也成為產業振興新引擎。呈貢區農業農村局依托“寶珠梨專家基層工作站”,在繆家營社區建立6畝優良單株示范種植園,2025年初引進7個新品種開展雜梨改良,并與省農科院合作開展梨石細胞藥劑防控、根部病害鑒定等科研攻關,推動寶珠梨品質不斷提升。
與此同時,呈貢區還積極推廣“梨樹+ ”復合種植模式,2025年在林下種植蔬菜4500余畝、糧食作物500余畝,以及花卉、食用菌、樹莓等高效作物,不僅提升了土地產出效益,也有效減少農業面源污染。在產業融合方面,區紀委監委推動文旅、農業等部門整合資源,連續舉辦13屆“萬溪梨花節”、12屆“寶珠梨采摘節”,打造繆家營“果逸花谷”田園綜合體,支持村集體成立旅游開發公司,走出了一條以梨興旅、以旅促產、以產富民的鄉村振興新路子。(張曉莉 郝強 || 責任編輯 吳劉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