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尋甸縣倘甸鎮綠谷生態園的樹莓種植基地里彌漫著沁人心脾的甜蜜氣息。標準化栽培的植株間,飽滿圓潤的樹莓綴滿枝頭,紅如瑪瑙、黑似寶石,在陽光下折射出誘人光澤。農戶與游客穿梭其間,指尖輕摘的動作與歡聲笑語交織,酸甜果香裹挾著泥土芬芳,繪就一幅生機勃勃的豐收圖景。
誰能想到,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幾年前還是一片無人問津的閑置荒坡。
“多虧了紀委的全程監督,我們的樹莓基地才能這么順利地發展起來!”綠谷生態園負責人介紹道,基地自建成以來,引進紅樹莓、黃樹莓、黑莓等多個優質品種,種植面積18畝,年產量達12噸,憑借品種合理搭配,采摘期從每年4月持續至11月,長達8個月。
近年來,尋甸縣紀委監委立足職能職責,將護航高原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作為政治監督重要內容,緊盯特色產業項目推進、資金撥付、政策落實、產業發展等環節,統籌縣鄉村三級紀檢監察力量,細化監督措施,以強有力的監督為特色產業發展紓困解難、賦能添力。
特色產業發展到哪里,監督保障就跟進到哪里。縣紀委監委依托“室組地”聯動監督優勢,將監督“探頭”延伸到田間地頭,通過實地走訪、座談交流等方式,深入查找制約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的問題,再將問題反饋至相關部門并督促解決。樹莓種植初期,倘甸鎮紀委了解到受病蟲害影響,樹莓產量受限,鎮紀委隨即督促鎮農業科選派農技員入園跟蹤指導,幫助企業解決病蟲害難題。得知綠谷生態園銷售渠道不暢后,縣紀委監委聯系縣文旅局、縣融媒體中心宣傳推廣,打通銷售渠道,助力鄉村振興跑出“加速度”。
在“科技興農”政策扶持下,倘甸鎮綠谷生態園緊跟云南高原特色農業布局及倘甸鎮發展規劃,依托原有資源大面積種植藍莓、樹莓、桃子等多種經濟果品,以“企業+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將特色種植、生態旅游有機結合,既實現自身快速發展,又盤活了閑置土地、勞動力等資源,帶動周邊村民增收致富。
如今,樹莓種植區已成為生態園“農旅融合”的引擎。每逢采摘季,漫山莓香吸引著周邊城市游客自駕而來,帶動露營、農事體驗等業態蓬勃發展。從300畝荒坡到“三產融合示范園”,綠谷生態園正帶動周邊村民將小漿果的經濟價值轉化為富民強村的強大動能,昔日無人問津的荒坡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聚寶盆”。
“高原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是尋甸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一環,推動農旅融合發展是促進綠美鄉村建設、實現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尋甸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找準工作的切入點、著力點,加強日常監督、延伸監督觸角、提升監督質效,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紀律保障,護航全縣特色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馬官沖 || 責任編輯 王文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