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清廉家風潤萬家 親子閱讀伴成長”家風家教親子閱讀活動在景東彝族自治縣圖書館舉行。來自該縣各系統的黨員干部和子女代表聆聽了14個家庭分享的家風家教故事,深切感受廉潔家風的傳承與滋養。
這是景東縣紀委監委聯合多部門開展的以家風家教為主題的新時代廉潔文化活動的生動縮影。
近年來,縣紀委監委將加強廉潔文化建設作為一體推進“三不腐”的基礎性工程,不僅深入挖掘本土歷史與紅色文化中的廉潔元素,更持續拓展載體形式與服務內容,以多元方式激活廉潔文化的“一池春水”。
在景東縣第一小學的廉潔文化教育實踐課堂上,以“陶藝塑廉、剪紙話廉、繪畫繪廉、刺繡繡廉、書法寫廉”等多種形式為載體,將清廉元素融入非遺技藝,并納入社會實踐課堂,構建“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的廉潔文化傳播鏈條。通過這些生動載體,推動廉潔之風吹遍校園角落、浸潤家庭心田,讓崇廉尚潔的種子在青少年心中破土萌芽。
同樣依托非遺文化傳遞廉潔精神的,還有安定鎮青云村。在安定鎮青云村剛建好的彝族刺繡陳列館里,一件件“廉潔奉公”“規矩做事 誠信做人”的彝族刺繡作品,在荷花、竹子等傳統意象映襯下更顯寓意深遠。這些作品在廉潔文化的滋養下,承載著彝族的非物質文化傳承與精神寄托,成為傳播廉潔文化的生動載體。此外,以彝族音律創作的廉潔歌曲《吃虧歌》也在村中廣泛傳唱,讓廉潔理念隨歌聲聲入耳、深入人心。
不僅如此,景東縣還善于從深厚的歷史底蘊中汲取廉潔力量。作為曾經的銀生古城,這里既有清廉自守、家風嚴謹的同治帝師劉崐,也有勤政愛民的巡撫程含章;同時,革命烈士紀念碑、后所遭遇戰戰斗地紀念碑、徐勁故居等紅色遺址,也構成了寶貴的紅色廉潔教育資源。通過點線面結合,景東縣系統打造出一條融歷史故事與紅色文化于一體的“清風之旅”線路,讓跨越時空的廉潔清泉,持續滋潤廣大黨員干部的心靈。
“我們依托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清廉地標等活動場所,把廉潔文化納入黨員干部日常教育和培訓的必備課程,組織開展‘沉浸式’體驗活動,真正讓黨員干部由內而外受到啟發,將廉潔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景東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下一步,景東縣紀委監委將持續立足本土實際,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新時代廉潔文化有機融合,開展形式多樣、各具特色的活動,加強與宣傳、婦聯、團委等部門和機構協作聯動,把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與各類群眾性文化活動緊密結合,不斷增強廉潔文化的傳播力、滲透力、感染力。同時,推進開展清廉(單元)建設,統籌推進廉潔文化陣地建設,推動廉潔文化進機關、進學校、進醫院、進企業、進村(社區)等,全方位、多維度覆蓋不同群體,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從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杞志行 || 責任編輯 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