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跑縣城辦事,光路上就耗3小時,材料差一點就得再跑一趟。現在好了,窗口不僅能延時辦,工作人員還手把手教填表,一趟就辦妥!”近日,大理州云龍縣漕澗鎮群眾拿著剛辦好的不動產登記證,逢人便夸窗口辦事的新變化。
云龍縣山高路遠,部分鄉鎮到縣城車程超兩小時,“跑遠路、排長隊、多跑腿”曾是山區群眾辦事的常態。縣紀委監委在走訪中發現,不少群眾反映“趕山路到窗口已下班”“材料清單不明確白跑趟”“窗口態度生硬有隔閡”等問題,這些“小事”成了影響群眾獲得感的堵點。
群眾的急難愁盼就是監督的發力點。2024年,該縣紀委監委將窗口服務效能納入重點監督清單,組建專項監督組,聯合鄉鎮紀委深入11個鄉鎮政務服務點、縣級政務大廳等場所,通過模擬辦事、隨訪群眾、查看臺賬等方式摸底排查,梳理出“山區群眾辦事時間與窗口作息錯位”“流程不透明”“服務態度疏離”等12類突出問題,形成清單督促整改。
監督既“查癥結”更促整改。針對山區群眾趕路難問題,該縣紀委監委督促縣政務服務管理局推動各窗口單位公示值班電話、推行延時服務、預約服務,明確“群眾到了沒下班就必須辦”;針對“材料繁”問題,督促職能部門梳理高頻事項清單,提前通過鄉鎮便民服務中心告知群眾需帶材料,減少“來回跑”;針對“態度冷”問題,開展“微笑服務”培訓,對敷衍群眾的工作人員進行提醒約談,讓窗口少了距離感、多了人情味。
如今,云龍縣的服務窗口已悄然變樣:不動產登記中心的工作人員為趕山路遲到的謝東云延時辦理業務,社保窗口工作人員拿著材料清單逐項指導群眾填表,再不見“硬邦邦”的答復……這些細節里的變化,讓山區群眾辦事“少跑腿、好辦事、不添堵”。
“現在去縣城辦事,舒坦!”謝東云的感慨道出了不少群眾的心聲。為讓這份“舒坦”長久延續,縣紀委監委持續靠前監督、跟蹤問效,進一步暢通監督渠道,開通24小時監督熱線,設立“政風監督員”,邀請“兩代表一委員”深度參與監督;對政務大廳“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等重點環節開展常態化督導,“清單式”推動職能部門補短板、堵漏洞,讓窗口服務的“一時之變”固化為“長久之好”。(楊銀湘 || 責任編輯 王云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