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碩果飄香。在勐海縣布朗山布朗族鄉章家村,連片的香冬瓜田郁郁蔥蔥,翠綠藤蔓間,青皮覆霜的小冬瓜錯落分布,因其甜糯可口、營養豐富,深受消費者青睞。
近年來,勐海縣紀委監委立足監督職責定位,以“室組地”聯動監督機制為抓手,整合縣、鄉、村三級監督力量,將監督觸角延伸至農業農村生產一線。依托基層監督力量“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聚焦特色產業項目資金管理、產業扶持政策落實等關鍵環節,精準架設監督“探頭”,主動發現并推動解決制約產業發展的“中梗阻”問題,為特色產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耕地補貼都按時到賬了嗎?平時有沒有技術人員來指導種植?” 在章家村的香冬瓜種植基地里,紀檢監察干部化身 “田間監督員”,俯下身子與農戶拉家常、話農事,在輕松的交流中傾聽農戶訴求,詳細了解香冬瓜種植過程中遇到的技術、資金、政策落實等難點堵點,把監督服務送到群眾心坎上。
為讓農戶不僅“種得好”,更能“賣得順、賺得安”,勐海縣紀委監委進一步推動監督力量向基層一線下沉。布朗山鄉紀委主動扛起屬地監督責任,聯合鄉市場監管所組建專項監督檢查組,深入轄區內的農產品收購點、農貿市場開展實地走訪調研,重點排查收購商是否存在壓級壓價、哄抬價格等擾亂市場秩序、損害農戶利益的行為,從源頭守護農民的銷售權益。同時,充分發揮村務監督委員會“近距離、常態化”監督優勢,安排專人全程跟蹤香冬瓜采收、運輸、銷售全流程,實時收集農戶反饋的問題與訴求,打通監督服務“最后一公里”;通過村務公開欄張貼公告、村民微信群推送信息等多種方式,清晰公開投訴舉報電話與郵箱,明確告知農戶維權路徑,確保農戶遇到問題時 “找得到人、說得上話、辦得成事”。
“小玉書記,我這兒遇到個急事兒……” 此前,布朗山鄉紀委工作人員在章家老寨走訪時,村民巖甩急忙迎了上來,一邊撓著頭,一邊帶著幾分羞澀又急切地說,“家里還有20噸香冬瓜沒運出去賣,就只有一輛小卡車,根本拉不完,我怕再放下去冬瓜該壞了!”
得知部分農戶因運輸車輛不足,面臨“瓜熟在田運不出”的困境后,布朗山鄉紀委第一時間行動,迅速統籌協調掛村領導干部,多方對接運輸資源。經過積極溝通協調,很快調配到足夠的運輸車輛,高效破解了農戶的運輸難題,確保香冬瓜采收、轉運無縫銜接,最大限度減少農戶損失。
如今,章家村的香冬瓜種植規模已超1200畝,年產值達180萬元,農戶戶均增收突破2萬元,真正實現了“豐收又增收” 的目標,香冬瓜成為村民們的“致富瓜”。(段嫣然 || 責任編輯 吳劉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