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總擔心林子管護不到位、產業項目推進慢,現在有紀委監委盯著,政策落地順當了,我們靠山吃山的底氣更足咯!”近日,云龍縣關坪鄉勝利村村民字新文看著自家核桃樹下種植的重樓長勢正好,笑著向回訪的紀檢監察干部說道。
近年來,云龍縣紀委監委緊扣“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線,把監督鏡頭對準“筑屏障、興產業、促轉化”關鍵領域,以精準監督護航綠水青山底色亮、產業發展勢頭勁。
緊盯“護綠”責任,織密生態屏障“監督網”
“三級林長巡林是否全覆蓋?天池保護區科研監測有沒有落到實處?”縣紀委監委生態環保專項監督組帶著問題清單,深入林區、保護區開展“嵌入式”監督。
針對林草資源管護、國土綠化等重點工作,云龍縣紀委監委聯動林業、環保等部門建立“監督+整改”聯動機制,通過“四不兩直”查巡林記錄、看管護實效,重點督查林長制從“有名”到“有實”“有效”的轉化成效。今年以來,圍繞全球環境基金野生動物保護項目、螞蟻森林廊道恢復工程等開展專項督查4次,發現并督促整改管護責任不實、監測數據不規范等問題7個,推動筑牢496.71萬畝林草資源的“保護墻”。
聚焦“興綠”實效,夯實產業發展“動力源”
“林下經濟產業鏈延伸有沒有卡殼?生態康養旅游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如何?”在漕澗鎮林下經濟示范基地,紀檢監察干部向企業負責人、合作社社員細致詢問。
云龍縣紀委監委把林下產業發展、生態旅游提質等作為監督重點,緊盯“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運行中的利益聯結不緊密、項目資金撥付慢等堵點,通過走訪農戶、核查臺賬、跟蹤項目進度等方式精準發力。針對發現的個別生態旅游項目服務質量提升滯后問題,向文旅部門發出監察建議書2份,推動完善旅游基礎設施3處、打造精品線路5條;督促林業部門規范林下經濟項目資金使用,有力推動林飼、林菌、林藥等特色產業穩步發展,讓群眾實實在在嘗到“生態紅利”。
發力“轉化”關鍵,拓寬富民強縣“主渠道”
“林地流轉手續規范嗎?‘以工代賑’崗位是不是優先給了當地群眾?”在諾鄧鎮生態工程施工現場,紀檢監察干部向務工群眾核實情況。
圍繞林權制度改革、生態工程就業等“生態富民”關鍵環節,縣紀委監委嚴查林地流轉中的不規范行為,督促農業農村、林業部門簡化流轉流程,讓“綠色不動產”真正成為群眾的“綠色銀行”。同時,緊盯“以工代賑”模式落實,通過實地核查、電話回訪等方式,確保造林綠化、撫育管護等工程優先吸納當地群眾就業,目前已推動300余名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人均增收近4000元。
“生態是云龍的根與魂,產業是富民的基與脈。”云龍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把監督融入綠色發展各環節,以鐵紀守護綠水青山,護航產業興旺,讓生態美與百姓富同頻共振。(楊銀湘 || 責任編輯 吳劉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