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秋陽和煦,勐海縣勐混鎮曼掃村的田野上,一片片小糯玉米苗翠綠欲滴,長勢喜人。清澈的水流順著新鋪設的管道,源源不斷地滋潤著這片曾經干涸的土地。
“水通了,心就定了。”曼賀新寨村民小組組長站在田埂上,望著綠油油的玉米苗,臉上是掩不住的笑意,“七月稻谷剛豐收,現在又能及時種上這一季玉米。”
眼前這片生機勃勃的綠色,讓勐混鎮紀檢監察干部小耿不禁回想起年初那個令人揪心的早晨。
今年正月初八,春節復工第一天,按照勐混鎮紀委春耕生產專項監督的工作部署,小耿和同事們第一站來到了曼掃村。在曼賀新寨的田邊,眼前的景象讓所有人心頭一緊。本該波光粼粼的田壟,如今只剩硬邦邦的泥塊,裂紋縱橫,剛冒芽的秧苗也因缺水而蔫頭耷腦。
“這地怎么干成這樣了?灌溉水呢?”小耿蹲下身,捏起一塊干硬的泥土,眉頭緊鎖,“再不想辦法,這一季稻子可就全耽誤了。”
“你們來得正好!”聞訊趕來的村干部語氣急切,“我們正要去反映這個難題。山上泉水斷了,河里水位太低,抽水機根本抽不上水。”
勐混鎮紀委第一時間向鎮政府反饋相關問題,并督促相關部門對全鎮農田水利設施開展大排查。排查結果顯示,除曼賀新寨村民小組外,南京里村民小組也存在相同的灌溉困境。
在勐混鎮政府的統籌協調與鎮紀委的跟進督促下,一套精準的解決方案終于落地。曼賀新寨村援引1200米外的水塘,南京里村援引1000米外的流沙河。鎮紀委同步聯動鎮農業農村發展服務中心,對施工進度、質量標準進行全程監督,保障價值約25.5萬元的水管鋪設工作規范推進。短短20天,2000余米水管全部鋪設到位。源源不斷的水流順著新鋪就的管道奔涌而入,在干涸的田地上織就了一張守護早稻的“生命水網”。
如今,這片土地在七月收獲了近7萬公斤稻谷后,再次煥發出新的生機。秋風中,翠綠的玉米苗輕輕搖曳,仿佛在娓娓講述著紀檢監察干部護航鄉村振興的動人故事。(勐海縣紀委監委 李慧 耿傳昇 || 責任編輯 吳劉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