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瀘西縣萬畝田野,連片的冬早蔬菜郁郁蔥蔥,長勢喜人,翠綠的菜畦如同鋪展的絨毯,孕育著豐收的希望。菜農們忙碌的身影穿梭其間,臉上洋溢著對好收成的期盼。
“今年我家種了8畝菜心,用了縣農科局推廣的新品種和節水技術,長勢比往年都好,預計能提前上市賣個好價錢。”金馬鎮加樂村種植戶李大哥高興地向紀檢監察干部算起了增收賬。
為守護好群眾的“菜籃子”“錢袋子”,瀘西縣紀委監委立足“監督的再監督”職能定位,依托“室組地”聯動,將監督“探頭”架設在冬早蔬菜產業一線。紀檢監察干部在田壟間、大棚內、農戶家,了解涉農補貼發放、產業扶持資金申請與撥付、農業保險理賠等政策執行情況,糾治政策落實中的“中梗阻”問題,確保惠農紅利精準滴灌。
針對冬早蔬菜產業涉及的農田水利建設、大棚設施升級、冷鏈物流配套等項目,從項目立項、招標投標、資金撥付到竣工驗收的全過程進行“跟蹤式”監督,查找決策是否科學民主、程序是否規范透明、資金管理使用是否存在風險漏洞等問題,堅決防止“形象工程”“豆腐渣工程”,確保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
縣農業農村局選派舊寨村委會駐村工作隊員說道,“現如今,農技推廣部門服務基層、服務農戶的渠道很廣,新品種、新技術輸送到群眾當中,為產業有序發展打好了扎實的基礎。”縣紀委監委緊盯技術指導是否到位、市場信息服務是否及時、解決群眾急難愁盼是否有力等問題,將服務冬早蔬菜產業發展作為黨員干部作風監督的重點,嚴肅查處推諉扯皮、敷衍塞責、不作為、慢作為等行為,倒逼相關職能部門、黨員干部履職盡責、主動服務。
此外,以護航冬早蔬菜產業發展為契機,瀘西縣紀委監委結合村集體“三資”專項整治工作,督促相關部門進一步厘清村級組織及其負責人在產業引導、土地流轉、合同簽訂等方面的“小微權力”邊界,有效防范權力濫用和“微腐敗”滋生,為產業健康發展營造風清氣正的環境。“我們村冬早蔬菜基地的土地流轉程序很規范,涉及農戶的租金和分紅都能按時足額發放,大家發展產業的勁頭很足。”向陽鄉沙馬村黨支部書記深有感觸地說。
“全縣冬早蔬菜產業體量大,涉及項目、資金較多,監督是不可或缺的。”瀘西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聚焦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產業資金“使用安全閥”和干部作風“服務實效性”等方面,對冬早蔬菜產業發展進行“嵌入式”監督,以鐵紀律守護值此“青綠”的滿滿幸福。(張瀛化 || 責任編輯 王文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