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市場多項數據刷新紀錄
錦繡新春消費旺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薛鵬

冬日里,各地風景名勝區、特色冰雪旅游項目和冰雪運動場所迎來眾多市民游客。人們體驗冰雪樂趣、樂享美好時光,冬日經濟“熱力十足”。圖為近日,滑雪愛好者在新疆絲綢之路山地度假區滑雪。 新華社記者 王菲 攝

今年春節假期,“博物館熱”持續升溫。圖為近日,游客在杭州博物館體驗新春活動。薛鵬 攝
景點人山人海、博物館一票難求、影院票房再創新高……剛剛結束的春節假期,各地群眾南來北往、歡慶團圓,市場活力和消費潛力持續釋放。歡歡喜喜過大年,買年貨、品年味、賞年俗,既詮釋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展現了一個活力滿滿、熱氣騰騰的中國。
春節是觀察中國經濟運行的重要時間節點。數據顯示,春運20天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預計達48億人次,正月初三、初四、初五連續三天超3億人次;春節檔電影總票房突破90億元,大年初一全國票房18.05億元,觀影人次3515.12萬,創造單日票房和觀影人次新紀錄;全國網上年貨節零售額在春節前已超過7000億元……紅火的春節消費勾勒出經濟社會發展的圖景,表明了中國超大規模市場的充足潛力。
人潮涌動,春運規模將創歷史新高,旅游過年釋放消費新動能
10條軌道交通線路延時保障,地面公交重點增發夜班運力,出租車和網約車加強夜間“保點”……2月4日(正月初七)北京迎來春節假期返京客流最高峰,進京旅客約245萬人次,其中“七站兩場”預計抵京旅客約108萬人次,交通部門根據客流分布,強化重點時段、重點區域運力投放和組織調度,全面做好大客流運輸服務保障。
今年是實行春節8天長假、過境免簽政策全面放寬、“春節”申遺成功后的首個春運,全國跨區域人員流動量預計達90億人次,同比增長約7%,規模將創歷史新高。
交通運輸部公路院中路高科大數據行業研發中心副主任劉冬梅表示,2025年1月14日春運首日至2月2日,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預計達到48億人次,與2024年同期相比,總量增長7.2%。從正月初二開始全國跨區域人員流動量快速增加,正月初三、初四、初五已連續三天超3億人次,均超去年同期。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流動”則是當代中國繁榮發展的重要因素。近年來,旅游迎春、休閑過年成為一種新民俗,《2025春節旅游市場預測報告》顯示,消費者出游意愿空前高漲,國內游、出入境游全面開花,均呈現增勢,旅客總量有望創下新高。
在黑龍江哈爾濱,第二十六屆哈爾濱冰雪大世界開園第20天時,已累計接待游客103萬人次,創下新紀錄;在大灣區,港珠澳大橋邊檢站數據顯示,自1月28日以來,截至2月1日,持港澳旅游簽注往來的內地旅客超過13.4萬人次,同比增長11.9%。
隨著區域性入境免簽、過境免簽政策的持續優化,成功申遺后的首個春節,很多外國人慕名而來。1月30日,在南京開往北京的復興號列車上,兩名外國游客自拍留影后表示,“在中國過春節是一件有趣的事,在南京看到了很多民俗活動,現在去北京感受。”一名游客開心地說,因為過境免簽政策,自己來中國前做了很多旅游攻略,除了南京和北京,還要去西安等地。
據國家移民管理局預測,今年春節假期全國口岸將迎來新一輪出入境客流高峰,日均出入境人員將達185萬人次,較去年春節假期增長9.5%。支付寶數據顯示,1月28日至2月1日,入境游客用支付寶消費金額同比去年春節增長1.5倍;用支付寶做外國人生意的中國商家數量也增長了一倍。
非遺精彩,“博物館熱”持續升溫,各地非遺活動年味十足
大年初二,杭州博物館人潮涌動。在“鎮館之寶”戰國水晶杯前,觀眾不時發出“哇”的驚嘆聲,對這件“最具穿越感”的文物贊不絕口;在古代錢幣展示區,游客把展柜圍了一圈又一圈,循著志愿者的講解仔細觀察錢幣細節;在文獻教育區,家長帶著小孩共同參加“考古學入門”等互動體驗……現場志愿者告訴記者,春節假期人流量特別大,很多都是舉家前來。
要說全館最火爆的地方,“楹聯創作”體驗點是其中之一。記者在場館看到,在掛滿楹聯的墻下,外圍游客滿懷期待地排隊,里面游客在特制的紙上認真寫下自創或者抄寫的楹聯,或貼在墻上,或隨身帶走,儀式感滿滿。“為討個好彩頭,也為了體驗楹聯文化,讓過年的氛圍更濃。”一名排隊的觀眾告訴記者。
春節期間,各地紛紛舉辦豐富多彩的春節活動,“博物館熱”持續升溫,激發了人們體驗傳統春節文化的熱情。網絡平臺數據顯示,假期前五天,陜西、福建、云南等文化體驗大省,春節文旅訂單量增速均在100%左右。
在首個非遺中國年里,各地非遺活動年味十足。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展出的“過年——春節主題展”一派熱鬧歡騰的景象,各種年俗活動環環相扣、輪番上演;古城蘇州依托本地非遺代表性項目和傳統年俗,舉辦“非遺燈彩耀古城”“非遺年畫繪古城”“非遺年貨購古城”等一系列配套活動;在陜西西安,大唐芙蓉園內的集市上,近百名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集中亮相,精美的產品吸引了眾多消費者前來選購。
網絡平臺數據顯示,1月1日以來,“非遺”搜索量同比增長174%,“非遺體驗”搜索量增長168%,“非遺手工”搜索量增長321%。多項非遺體驗熱度暴漲,國家級非遺“火壺表演”搜索量同比上漲531%,國家級非遺“自貢燈會”搜索量上漲249%,國家級非遺“鳳翔木版年畫”搜索量上漲80%。
院線火熱,春節檔電影市場再創新高,總票房突破90億元
大年初一單日票房和觀影人次創新高;連續多日單日票房突破10億元;在社交媒體上曬票根、寫影評成為不少人的“新年俗”……春節期間,各地觀眾走進影院,在光影魅力中品味喜慶團圓,電影市場紅紅火火、活力旺盛。
在北京,初一至初四,首都電影院共接待觀眾近13萬人次,票房較去年同期增長30%以上,上座率創歷史新高;上海大年初一以超6000萬元的票房成績拿下當日全國城市票房冠軍;萬達影城大連高新店,春節檔前三天觀影人次2.5萬……
據燈塔專業版數據,截至2月4日14時10分,2025年春節檔總票房突破90億元,大幅刷新中國影史春節檔最高票房紀錄,總觀影人次突破1.7億,同樣也刷新了中國影史春節檔最高人次紀錄。從《哪吒之魔童鬧海》到《唐探1900》再到《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從《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到《熊出沒·重啟未來》再到《蛟龍行動》,題材多樣、類型豐富的影片滿足了不同觀眾的觀影需求。
“今年春節檔在預售階段就接連打破了多項預售紀錄,上映后票房勢頭依然強勁,大年初一到大年初六大盤票房連續6天突破10億元。”燈塔專業版數據分析師陳晉告訴記者,《哪吒之魔童鬧海》《唐探1900》《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暫列檔期票房前三名,其中《哪吒之魔童鬧海》成為今年春節檔電影市場的“頂梁柱”。
陳晉分析,今年春節檔影片呈現“一超多強”局面,尤其是《哪吒之魔童鬧海》票房走勢“一枝獨秀”,上映六天票房已超39億元,燈塔AI票房預測顯示,該片最終票房有望大幅刷新中國影史單片最高票房紀錄。此外,今年春節檔是特效含量最高的春節檔,影院尤其是特效廳充分發揮了自身優勢。
“我們相信,今年春節檔持續刷新票房紀錄將為2025年電影市場穩定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也期待觀眾能夠通過這個春節檔對電影行業更有信心,更頻繁地走進電影院。”陳晉說。
政策助力,補貼優惠激發新年“買買買”,首發經濟、冰雪經濟、銀發經濟活力十足
“心儀了很久的手機,趁著國補的好機會下單了。”正月初六,北京市民李女士高興地選購了新款手機,這款售價接近3000元的手機,在國家補貼后便宜了400多元,讓她直言“很劃算,很開心”。
春節前,手機、平板、智能手表等購新補貼在全國實施,消費者購買價格低于6000元的這三類產品,可以享受15%的補貼。這樣的“驚喜”吸引著不少消費者在春節假期趁著優惠利好“買買買”。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1月20日至2月1日,已有1470.4萬名消費者申請了1886.7萬件手機等數碼產品購新補貼。
此外,在以舊換新政策的帶動下,家電市場也迎來了開門紅,今年1月1日至2月1日,有159.3萬名消費者購買12大類家電產品191.5萬臺。商務部大數據監測顯示,商圈客流大幅攀升。除夕當日,全國示范步行街客流量、營業額同比分別增長26.9%和21.7%。中國商業聯合會數據顯示,2月份中國零售業景氣指數為51.2%,較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
中國市場規模巨大、潛力巨大。當前,消費者的觀念逐漸向多元化、個性化、品質化轉型,在政策支持引導下,今年春節假期,首發經濟、冰雪經濟、銀發經濟等多點開花、活力十足。
消費一頭連著千家萬戶的幸福生活,一頭連著宏觀經濟大盤。除了國家補貼、以舊換新等政策,多部門出臺舉措促進春節假期消費:2025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培育新增長點繁榮文化和旅游消費的若干措施》;文化和旅游部產業發展司于1月至2月舉辦2025年全國春節文化和旅游消費月;商務部門強化貨源組織,統籌肉菜儲備投放,增加節日市場供應……一系列措施,為人民群眾春節假期美好生活賦能添彩。
一年之計在于春。蛇年春節人流旺貨流暢、文旅消費繁榮有序、消費市場亮點紛呈、政策支持保障有力……人們在火熱消費中感受濃濃年味、暢享幸福生活,也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