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新征程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
“大顯身手正當其時”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薛鵬 李靈娜

圖為近日,浙江凱樂士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在裝配設備。 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圖為近日,工人在重慶華世丹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作業。 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日前,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二審稿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辦公室表示,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加強民營經濟法治保障,作為推動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工程,正當其時、十分必要。
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是黨中央的一貫方針。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強調,新時代新征程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當前,我國民營企業發展取得了哪些成就?如何理解“前景廣闊、大有可為”“大顯身手正當其時”?記者采訪了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郭麗巖,浙江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經濟學系主任葉建亮。
伴隨改革開放偉大歷程蓬勃發展,我國民營經濟已經形成相當的規模、占有很重的分量
記者:民營企業是伴隨改革開放偉大歷程蓬勃發展起來的。當前,民營經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哪些作用?
郭麗巖:改革開放40多年來,民營經濟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成為推動我國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新時代以來,民營企業數量增長超4倍;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民營企業從2012年的2.8萬家增長至如今的42萬多家,占比由62.4%提升至92%以上。數據顯示,2024年底,登記注冊的民營企業數量超過5600萬戶,民營經營主體數量超過1.8億戶,占比為96.4%。
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近年來,民營經濟不斷推進轉型升級,很多民營企業成長為“鏈主”,他們守土有責、守鏈有責。科技創新型尤其是民營鏈主企業,在推動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方面勇擔重任。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把自身發展壯大與科技自立自強,以及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融為一體。民營企業涵蓋了80%的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92%以上的高新技術企業,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主體,貢獻了全社會65%左右的發明專利、70%的技術創新成果。
葉建亮:民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營經濟不斷發展壯大。我們常用“56789”概括民營經濟的特征,即民營經濟貢獻了超過50%的稅收,超過60%的國內生產總值,超過70%的技術創新成果,超過80%的城鎮就業和超過90%的企業數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民營企業、民營經濟發展,中國民營經濟已經形成相當的規模、占有很重的分量。在當前國際背景下,世界期待中國繼續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引擎,此次座談會強調對民營經濟發展的基本方針政策“不能變,也不會變”,凸顯中國經濟政策之“穩”,顯示了中國經濟的韌性與潛力,也必將進一步促進民營企業活力迸發,增加對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信心。
制度顯著優勢、完善的產業體系和基礎設施體系、豐富的人才資源、超大規模市場……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
記者:新時代為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提供了哪些有利條件?
郭麗巖:新時代以來,我國民營經濟發展迎來新的機遇、更大發展空間。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發展,鮮明提出“民營經濟是我國經濟制度的內在要素,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等重大論斷,深化了我們黨對發展民營經濟的規律性認識。
黨的十九大把“兩個毫不動搖”寫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黨的二十大提出“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圍繞“堅持致力于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和提供更多機會的方針政策”部署一系列改革舉措。
當前,我國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宏大、門類最齊全的人才資源大國。人才資源總量達2.2億人,技能勞動者總量超2億人,占就業人員總量的26%以上,高技能人才超6000萬人;產業體系和基礎設施體系配套完善,擁有全球規模最大、門類最齊全的生產制造體系;有14億多人口、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不斷提高,是全球最具發展潛力的超大規模市場。這些都為民營經濟的發展壯大提供了有力支撐和廣闊發展空間。
同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多方面顯著優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不斷健全和完善,從2023年出臺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到即將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等,都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更為堅強的保障。
葉建亮:新時代,隨著改革的持續深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日益完善,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穩步推進,為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持續發展壯大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廣闊的舞臺。
經濟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不斷顯現,為民營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內驅力。尤其是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全方位提升,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支撐廣大民營企業不斷創新發展模式,開拓新發展路徑,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科技強國建設不斷深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基礎不斷夯實,為廣大民營企業轉型升級、持續提升競爭力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廣大民營企業乘著創新強國、人才強國建設的東風,獲得了極大的人才和技術賦能,更加積極投入企業創新,實現產業轉型升級,企業競爭力不斷攀升,市場空間不斷拓展。
新時代以來,我國國際地位的不斷上升和高水平開放的持續推進,不斷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良性互動。民營企業可以更好地融入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積極走出去,不斷拓展國際市場。同時,通過優化創新環境和完善創新政策體系,促進生產要素在更大范圍內流動,民營企業能夠更高效地配置資源,提升國際競爭力。
此外,綠色發展理念不斷深化,為民營企業綠色轉型和可持續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有助于廣大民營企業逐步擺脫過去粗放型發展模式,向著更綠色環保的企業轉變,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記者:企業是經營主體,企業發展內生動力是第一位的。走高質量發展的路子,對廣大民營企業提出哪些要求?
葉建亮: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也是民營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今年初,“杭州六小龍”引發廣泛關注,給其他民營企業帶來了啟示。
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當前,高質量發展成為全黨全社會的高度共識和自覺行動,民營企業要順應這一趨勢,在高質量發展中找準定位,走高質量發展的路子,不斷提高企業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加強自主創新。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風起云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靠科技打頭陣,堅持自主創新是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要保持戰略定力,通過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轉變發展方式,塑造核心競爭力。利用民營企業的機制體制優勢,構建創新生態系統,不斷推動企業創新目標和價值的實現。
統籌抓好政策措施落實,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
記者:進一步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需要在哪些方面發力?
郭麗巖:要積極打造政策、交流、合作、監測、評估、宣傳六大服務平臺,建立健全與民營企業的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聽取民營企業意見建議,主動回應民營企業關切和訴求,切實協調解決好涉企難題,通過排憂解難引導企業行動自覺,充分激發民營企業家干事創業的積極性。積極引導民間投資向“新”而行、向“綠”轉型、向“高”攀登,進一步強化民營企業科技創新能力。
要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著力破除妨礙企業公平競爭的各種形式的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徹底清理準入和準營環節的隱性壁壘,強化監督誠信履約機制和解決賬款拖欠問題,為民營企業聚焦主業、勇闖創新“無人區”解除后顧之憂。持續優化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發展環境,降低民營企業運行綜合成本。
要確保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各項政策舉措形成高效“組合拳”,各地區各部門要不折不扣、求真務實抓落實,關鍵是為廣大民營企業創造有穩定回報的市場機遇,著力提振企業家和投資者信心,持續增強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通過民營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有力支撐中國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同時要求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包括完善產權保護、信息披露、市場準入、破產退出、信用監管等方面制度。進一步突出法治的保障作用,從制度和法律上把“平等對待”的要求落實,要對侵犯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和合法利益的行為實行同責同罪同罰。
在政策舉措上,在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中對涉民營經濟的政策要開展專項評估。推進基礎設施競爭性領域向經營主體公平開放,特別是向民營企業公平開放。進一步向民營企業開放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完善民營企業融資支持政策制度,推動落實解決賬款拖欠問題。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有效維護好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
總而言之,要持續深化改革,在市場準入、要素獲取、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面落實一批舉措,進一步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
葉建亮: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全面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健全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工作機制”,從體制機制建設上提出了更高要求。
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對黨員領導干部提出了新要求,既要關心支持民營企業發展,靠前服務,主動排憂解難,又要堅守廉潔底線。要主動作為,努力做到“無事不擾、有求必應”,為企業提供政策支持、資源對接和問題解決等服務;要劃清政商交往邊界,不能有貪心私心,不能以權謀私,不能搞權錢交易;要“一張藍圖繪到底”,避免“新官不理舊賬”等現象,堅持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和戰略定力,為企業堅持長期發展目標提振信心;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加大人才和資金吸引力度,不斷激發企業家的創業創新熱情,持續推動民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