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關注丨“品重柱石”歷久彌新
一個人與一座城的故事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袁海濤 湛天陽 自江蘇南京報道

圖為5月26日,在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行知路5號的王荷波生平展暨廉政教育基地,義務講解員徐仕蓮為參觀者講解王荷波革命事跡。

圖為5月27日,在中車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王荷波班組”成員孫景南(左二)、王強(右三)指導車間工人使用數字化管理平臺進行制造生產管理。湛天陽 攝
5月26日上午8點20分,江蘇南京,義務講解員徐仕蓮像往常一樣,來到位于浦口區行知路5號的王荷波生平展暨廉政教育基地,為當天的講解做準備:換上講解工裝,調試擴音設備,佩戴黨員徽章……一切準備就緒,9點,第一批參觀者如約而至。
王荷波是中國工人運動的杰出先驅,黨的歷史上第一位工人出身的中央委員,我黨第一個中央紀律檢查監督機構(中央監察委員會)的首任主席。南京七載春秋,在黨的培養下,他從一名普通鉗工成長為工運領袖。
一個人影響一座城。近日,記者來到這座六朝古都,尋訪王荷波“品重柱石”革命風范薪火相傳的故事。
站在這里,每名黨員干部都應捫心自問:能不能像王荷波那樣,全心全意為黨工作,對黨絕對忠誠,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品重柱石’,是王荷波40歲生日時,工友們送給他一塊披著紅綢的大牌匾上的四個刻字,稱贊他品德高尚,能擔重任,像石柱一樣堅實可靠。這四個字,也生動詮釋了王荷波追求真理、堅定信仰、勇于擔當、清正廉潔的革命風范。”徐仕蓮的講解娓娓道來,將那段血與火的歷史生動地展現在參觀者面前。
在浦口,王荷波創建并領導了南京地區第一個工會南京浦鎮機廠工會和第一個黨小組浦口黨小組。在這里,他領導工人以臥軌形式聲援京漢鐵路大罷工。基地內的王荷波生平事跡展覽區,陳列著泛黃的舊報紙、斑駁的工會會員證、染血的衣物以及罷工期間工人使用的簡陋工具,一件件文物和展品勾勒出他在風雨如晦年代的革命軌跡。
“發掘利用好這一得天獨厚的紅色資源,絕不能讓這段事跡被歷史埋沒。”浦口區委常委,區紀委書記、監委主任楊東介紹,2012年,為更好傳承弘揚王荷波“品重柱石”革命風范,南京在浦口區設立王荷波生平展暨廉政教育基地,這也是國內首個專門展陳王荷波事跡的場館。
“當時,南京市紀委和浦口區委區政府、區紀委廣泛征集有關王荷波的革命事跡、圖片和文物,并到他曾生活工作過的地方,走街串巷挖掘史料,不斷充實館內展陳。”楊東說,目前,基地共展出200幅照片、40件實物,已接待參觀者73.5萬人次。
在廉政教育基地建立初期,徐仕蓮就擔任起義務講解員,一干就是13年。在她的辦公桌上,擺放著多本與王荷波有關的書籍,一摞摞講解詞被翻得卷邊,滿是圈圈點點和各種批注。非“科班出身”的她,憑借日復一日的堅持和勤奮,逐漸成長為一名“金牌講解員”。
“熟練背誦講解詞僅是基礎,平時我會閱讀大量有關王荷波的革命事跡,深化對展覽主題的理解,只有這樣才能解答觀眾的疑問。”徐仕蓮說,講解時,她總能從參觀者專注的眼神中,感受到這份工作的意義。
在離基地不遠的浦口區委黨校,一堂主題為《銘記革命歷史功績 弘揚“品重柱石”風范》的課程,頗受學員的歡迎。區委黨校副校長曾軍是這堂課的主講人。曾軍說:“每一次參觀展陳,都像是在和革命先烈‘對話’。站在這里,每一名黨員干部都應捫心自問:能不能像王荷波那樣,全心全意為黨工作,而不謀取私利;能不能像王荷波那樣,經得起各種誘惑和考驗,對黨絕對忠誠,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但支撐紀檢監察干部脊梁的靈魂,始終是忠誠于黨、忠誠于人民、忠誠于紀檢監察事業
在王荷波生平展暨廉政教育基地的留言簿上,南京市紀委監委第三審查調查室副處長蔡志能寫下了這樣一句話:追求真理,才能使人面對各種誘惑保持內心堅定。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但支撐紀檢監察干部脊梁的靈魂,始終是忠誠于黨、忠誠于人民、忠誠于紀檢監察事業。”基地建成后,蔡志能來參觀過多次。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王荷波“品重柱石”的革命風范,深深影響并激勵著他。
“這是上級交辦的重點案件,內審談話的重擔就交給你了。”一次,蔡志能接到專案組布置的重要任務。該案主要涉案對象作案手段隱蔽,安排親戚充當“白手套”,還與親戚多次串供,企圖對抗組織調查。
接到任務后,蔡志能和同事們連夜籌備,梳理收集涉案行業相關腐敗案例,研究了解行業特點,找準談話突破口;同時吃透已有案卷、資料、賬證,結合涉案對象人物性格特征,分秒必爭制定談話提綱。隨著談話工作的步步深入,涉案人精心訂立的攻守同盟被一次次摧毀,最終使其丟掉僥幸心理,交代出實情。
長年奮戰在審查調查一線,蔡志能也遇到過說情打招呼的情況。面對威脅和誘惑,他秉公執紀、公正執法的信念從未動搖。“同王荷波等革命先烈付出生命相比,我們的擔當和斗爭無非是多做一些工作,多得罪幾個人。把這些想通,就沒有什么可畏難的。”蔡志能說。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蔡志能從事紀檢監察工作8年來,在反腐敗斗爭中不斷成長,得到同事們的高度評價。2024年6月,他被授予江蘇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稱號。
“貪生怕死別當共產黨,貪圖享受也別當共產黨。”這是王荷波斗志昂揚的宣言。1927年,黨的五大選舉產生首屆中央監察委員會,共有10名成員。在血雨腥風的斗爭中,在生死考驗的抉擇前,包括王荷波在內的8人先后犧牲,無一人變節叛黨。
“王荷波的革命事跡是南京紅色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有責任和義務把他的忠誠品質和斗爭精神發揚光大,為黨風政風社風民風持續注入正能量。”南京市紀委監委宣傳部副部長翁宏業說。
近年來,南京市紀委監委深入挖掘王荷波的事跡和“品重柱石”革命風范,將其作為開展紀律教育的重要內容,納入干部培訓課程;發揮好王荷波生平展暨廉政教育基地、江北新區紅色廣場等陣地作用,常態化更新豐富展陳內容。同時,會同市委黨史辦編輯《王荷波紀念圖文集》;會同武漢革命博物館、南京市有關單位聯合舉辦“信仰鑄忠魂——中國共產黨首屆中央監察委員會成員專題展”,不斷創新形式、拓寬載體,引導全市黨員干部賡續精神血脈,汲取前行力量。
“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紀檢監察干部只有胸懷對黨的絕對忠誠,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無私無畏、一往無前。”南京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同志表示,將持續深入挖掘王荷波事跡和“品重柱石”革命風范,把紀檢監察隊伍優良傳統繼承好發揚好。
一直被懷念,一直被呼喚,一直在閃耀,傳承弘揚王荷波“品重柱石”革命風范,南京持續書寫新的篇章
清晨,車水馬龍中,南京市交警六大隊三級警長郭鵬已經穿戴整齊,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他的曾外祖父,正是王荷波。
王荷波犧牲前,唯一的囑托是請求黨組織對他的子女加強革命教育,教育他們千萬別走和他相反的道路。這也成為熏陶其子孫后代的良好家風。
“童年起,母親就常和我講述曾外祖父的故事,‘品重柱石’這四個沉甸甸的大字,不只刻在了百年前那一塊大牌匾上,更深深刻在了我心中。”從選擇成為人民警察的那一刻起,郭鵬就下定決心,要將這份崇高的精神傳承弘揚下去。
交警的工作是酷暑與凜冬交替,白天和黑夜輪轉,節假日忙碌、雨雪天無休。“每當我陷入繁雜的工作周轉乏力時,面對個別群眾的不理解不能辯駁時,遭遇個別違法司機試圖利誘時,總有一個聲音會在心底響起——‘絕不能走與我相反的道路!’”今年42歲、已有16年黨齡的郭鵬說,不會忘記曾外祖父的囑托,更不會忘記一名共產黨員的擔當。
斯人已逝,風范長存;跨越世紀,不忘初心。
位于江北新區的中車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前身為浦鎮機廠,是王荷波當年戰斗的地方。紅色傳承讓這家大型國有企業不斷創新創造,從一個“以修為主”只能簡單修理機車和客車的“爛攤子”,發展成為我國在動車組、鐵路客車以及城市軌道交通裝備領域的專業研制企業。2022年,為更好傳承弘揚王荷波“品重柱石”革命風范,該公司成立了“王荷波班組”。
全國人大代表,中車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車體分廠電焊工、中國中車首席技師孫景南是“王荷波班組”的一員。孫景南所在工廠生產的高鐵車廂都是鋁合金材質,這種材質在焊接時極易產生氣孔和裂紋。為此,她以繡花功夫鉆研,一遍遍地精細調整電流、坡口角度,甚至注意到周圍空氣的污染,去除細微的雜質。同時,她還自學工程力學、材料學等知識,最終用半年時間攻克了這一難題,成為國內軌道交通領域第一批鋁合金焊接專家。
不止孫景南,在“品重柱石”革命風范激勵下,“王荷波班組”近年來還涌現出包括江蘇省勞動模范王強在內的一批技術能手。“這是王荷波生前奮斗過的工廠,他的事跡始終激勵著班組成員把愛崗奉獻作為信條。”孫景南說,在攻關最艱難時期,支撐大家一路走來的,是一種精神力量。她和班組成員們將傳承弘揚好“品重柱石”革命風范,繼續書寫新的篇章。
時光的長河靜靜流淌,王荷波的名字在南京這座城市一直被懷念,一直被呼喚,一直在閃耀。其“品重柱石”的革命風范,也成為南京寶貴的精神財富,不斷綻放新的時代光芒。
“演中學、學中悟、悟中行。”南京審計大學以王荷波生平事跡為藍本創作紅色話劇《王荷波》,讓當代大學生在沉浸式體驗中堅定信仰,實現以“小舞臺”撬動“大思政”的輻射效應。
“人生的意義在于追求,在于奮斗,更在于不懈地與困難作斗爭。”南京浦廠小學以創建“王荷波中隊”為載體,引導廣大師生賡續紅色基因,繼承和發揚王荷波“品重柱石”的革命風范。
“勇于擔當、鞠躬盡瘁;大局為重,私利在末。”傳承弘揚王荷波“品重柱石”革命風范是南京揚子國資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每年開展廉潔文化建設活動不變的主題,該公司將其融入高質量發展大局并注入新的時代元素,使之形成“崇德、敬業、創新、致遠”的企業精神,立破并舉,激濁揚清。
……
初夏時節,王荷波塑像靜靜地佇立在江北新區紅色廣場,來自各地的人們紛紛駐足瞻仰。王荷波原名叫王灼華,1916年夏,他來到水網密布的浦鎮,看到荷葉田田,充滿生命氣息,“荷波”一詞涌上他的心頭,于是改名為王荷波。
荷風飄萬里,波光映千秋。當下,玄武湖再次悄然披上一襲翠綠新裝。
一個人與一座城的故事仍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