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想當大官、又想發大財,長期利用職權和職務影響進行經商營利活動,大肆攫取巨額經濟利益,將商品交換原則帶入黨內政治生活”;“貪婪腐化,將公權力當作攫取私利的工具,大搞權錢交易,并非法收受巨額財物”;“毫無敬畏之心,與商人老板沆瀣一氣,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在工程承攬、融資借款、公司經營等方面謀利,并非法收受巨額財物”;“將黨和人民賦予的公權力異化為謀取私利的工具,大肆收錢斂財,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在企業經營、職務提拔等方面謀利,并非法收受巨額財物”;“貪欲膨脹,‘靠教育吃教育’,將教育資源當作謀私斂財的工具,大搞權錢交易,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在民辦高校設置、建設工程承攬等方面謀利,并非法收受巨額財物”……這是紀檢監察機關對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和公職的領導干部的通報中出現的詞語。
從近年來查處的腐敗案件來看,無論是權錢交易、權權交易,還是行賄受賄、買官賣官,都充斥著商品交換的影子。“將公權力當作攫取私利的工具”,“將公權力當作謀取私利的工具”,“將公權力異化為謀取私利的工具”,“利用職務便利”,“將教育資源當作謀私斂財的工具”,這些行為的本質搞的就是商品交換原則的那一套,將公權力作為謀取私利的工具,毫無敬畏之心,貪欲膨脹、貪婪腐化,利用職務便利,大搞權錢交易,行的都是腐敗之事,干的都是大肆收錢斂財之實。
腐敗是一種復雜的社會現象,有著歷史、文化、經濟、社會、制度、生態等多方面的土壤條件。從紀檢監察機關近年來查辦的腐敗案件看,官本位、家長制、升官發財、封妻蔭子等封建文化糟粕依舊作祟,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錯誤思想還有市場,商品交換原則向黨內滲透,講關系不講規則、遇事找“門路”等不良風氣根深蒂固。在權力運行中,一些地方和單位權力配置不科學,“關鍵少數”特別是“一把手”權力過于集中,自由裁量空間大。用權不規范,明面上符合程序規定,暗地里卻鉆空子、打擦邊球,另搞一套“潛規則”。加之,跟進監督不得力,上級監督太遠、同級監督太軟、下級監督太難的問題還未完全破解。雖然制度體系在逐步完善,但還是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盲區、空白點,有的新興領域制度建設較為滯后,難以適應發展需要;有的制度預防性和規范性功能不足,或“牛欄關貓”,或執行不力,對腐敗行為難以及時防范,使那些毫無敬畏之心,貪欲膨脹、貪婪腐化的人搞權錢交易有了空子可鉆。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強調,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破“潛規則”,立“明規矩”,堅決防止搞“小圈子”、“拜碼頭”、“搭天線”,有力打擊各種政治騙子,嚴格防止把商品交換原則帶到黨內。權錢交易,是典型的將公權力異化為謀取私利的工具,把商品交換原則帶到黨內,運用到公權力的行使中,以公權攫取私利。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清醒地認識到,經濟生活中搞等價交換無可厚非,但政治生活中決不允許搞商品交換原則那一套,搞了就丟掉了黨員本色、違反了黨紀黨規。在公權力行使的過程中,更不允許搞商品交換原則那一套,搞了就會使權力異化,權錢交易,腐化墮落,就會成為必然。
如果讓商品交換原則滲透到黨內,不僅會嚴重污染政治生態,而且極容易滋生權錢交易等腐敗行為。過去一度時期,在黨內政治生活中,“互通有無”的交易之風泛起,權力與權力、權力與金錢、人情與原則,形形色色的“交換”不時出現。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嚴的基調、嚴的措施、嚴的氛圍堅持全面從嚴治黨,管黨治黨寬松軟狀況得到根本扭轉,風清氣正的黨內政治生態不斷形成和發展,但影響黨內政治生態的消極因素尚未根除,個別領導干部黨性原則淡化,宗旨觀念淡薄,拿黨性原則作交易等問題樹倒根存。有的在黨內搞團團伙伙、碼頭文化,組織利益集團、進行利益交換,嚴重污染和破壞政治生態,造成了黨內關系庸俗化,干群關系利益化。憑借職權便利,利用職位優勢,把權力商品化,致使政商關系不清、官商勾結、利益輸送、深度捆綁等問題仍有表現,對政商交往造成嚴重扭曲,在扭曲的政商關系中實現權錢交易,形成腐敗鏈條。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談道,“有些東西本身并不是商品,例如良心、名譽等,但也可以被其占有者出賣以換取金錢,并通過它們的價格取得商品形式。”如果將權力當作商品,以權謀私,既是將權力作為商品出賣,也是將良心和名譽作為商品出賣。商品交換原則是市場經濟的客觀屬性,講求的是一般社會勞動之間的等價交換。黨組織不是一般的社會組織或經濟組織,不是“私人俱樂部”,黨內同志關系也不是市場關系。這些都決定了黨的政治生活中所要堅持的黨性原則,同商品交換那一套是有著本質區別的。如果讓商品交換原則侵蝕黨內生活,必然滋生腐敗,嚴重腐蝕黨的肌體,嚴重損害人民利益。正因為看到商品交換原則容易侵蝕黨內生活,進入新時代,我們黨才始終保持反腐敗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執著,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保持戰略定力和高壓態勢,一步不停歇、半步不退讓,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堅決打好這場攻堅戰、持久戰、總體戰。
腐敗是危害黨的健康肌體、損害黨的生命力和戰斗力的最大毒瘤,對執政基礎的破壞力最大、殺傷力也最大。腐敗問題和政治問題往往相互交織、相互滲透,極易在黨內形成利益集團,產生政治隱患,嚴重危害黨和國家政治安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負責同志必須切實擔負起管黨治黨政治責任,始終保持‘趕考’的清醒,保持對‘腐蝕’、‘圍獵’的警覺。黨員、干部要筑牢思想防線,時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慎獨慎微慎始慎終,做政治信念堅定、遵規守紀的明白人。”一些黨員領導干部腐化墮落,就是沒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沒有保持對“腐蝕”、“圍獵”的警覺,沒有時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慎獨慎微慎始慎終,才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為了超額利益回報,想方設法、處心積慮進行“圍獵”,通過種種精心編織的手段,絞盡腦汁拉下了水。
“我們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是為黨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來為黨分憂、為國干事、為民謀利。”當官發財兩條道。每一名黨員干部必須明白,手中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不是個人謀取利益的資本,決不允許隨心所欲、為所欲為,將公權力當作謀取私利的工具,始終做到做人不逾矩、辦事不妄為、用權不違規,時刻保持警醒警覺,防止掉進腐敗陷阱不能自拔。(紀軒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