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某某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紀檢監察機關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消息一發布,這個單位很重視,很快召開會議通報這一情況。主持會議的主要領導在講話時感慨道:“張某某作為班子成員違紀違法受到查處,我心里很痛。他平時我行我素,目無法紀,我早就看出來了,被查處是遲早的事情,這是他咎由自取。”其他班子成員在發言中,也多講出類似的話,早就發現張某某有違紀違法的行為,有的甚至說七八年前就看到他違紀違法的苗頭性問題。
早就發現張某某有違紀違法的行為,卻沒有人主動拉拉“袖子”,進行提醒。特別是作為單位“一把手”的主要負責人,知道張某某存在違紀違法問題,“明知”卻裝著“不知”,“早就發現”卻裝著“沒有看見”,不及時進行嚴肅批評教育,幫助其改正錯誤。這個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班子成員,平時當“和事佬”,做“老好人”,事后才當“諸葛亮”,放“馬后炮”,是典型的“好好先生”。
關于“好好先生”,恐怕司馬徽稱得上是“鼻祖”,也最具代表性。《世說新語·言語》中說:“后漢司馬徽不談人短,與人語,美惡皆言好。”后人據此引申出成語“好好先生”。司馬徽,是東漢末年隱士,為人清雅,學識廣博,有知人之明。劉備投奔荊州牧劉表后,深感要擴大自己的力量,必須得到有智謀的人的輔佐。他聽說司馬徽在襄陽地區很有聲望,特地去拜訪他,請教他對天下大勢的看法。就在這次會見中,司馬徽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和龐統。后來,這兩人都成為劉備的重要謀士。
司馬徽善于識別人才,但由于當時社會斗爭相當復雜,他自己經常裝糊涂,從來不說別人短處。只要被問到,他一律回答:“這個人好,很好”。他的妻子對他說:“被人問到某人怎么樣,你該說點具體的評價,一律都回答‘好,很好’,這怎么行呢?別人來問你,也不是想聽你都說‘好,很好’的啊。”司馬徽回答妻子:“你剛才說的話,也很好。”不管是好是歹,他總是回答“好”。日子久了,也就成了“好好先生”。
“好好先生”看似與人為善,實則明哲保身,看似與世無爭,實際上打的全是自己的“小算盤”,說到底,就是怕得罪人,怕自己的利益受影響,是私心作祟、私利作怪。由此看來,“好好先生”并不是真正的好人。
“好好先生”,就是當“老好人”。何謂“老好人”?孔子稱其為“德之賊”,認為抹殺是非、混淆善惡、不揚正氣、不抵邪惡便是“賊”之所在。毛澤東同志在《反對自由主義》中描述“老好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明知不對,少說為佳;明哲保身,但求無過……見到群眾不宣傳,不鼓動,不演說,不調查,不詢問,不關心其痛癢,漠然置之。見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不憤恨,不勸告,不制止,不解釋,聽之任之。可見,“老好人”信奉“多栽花少栽刺”,變原則為“圓則”,是非面前不開口,遇到問題繞道走,表面上講寬厚、與人為善,事實上損人利己、損公肥私。
對共產黨人來說,要堅決反對當“老好人”,更不應該做“好好先生”。習近平總書記深刻地指出,奉行好人主義的人,沒有公心、只有私心,沒有正氣、只有俗氣,以為“堅持原則是非多、碰到硬茬麻煩多、平平穩穩好處多、拉拉扯扯朋友多”。奉行好人主義,出發點就有問題,因為好的是自己,壞的是風氣、是事業。大量事實表明,一些地方和單位正氣不彰、邪氣蔓延,工作局面長期打不開,矛盾問題積累一大堆,同好人主義的盛行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有的人樂當“好好先生”,理由充分得很,會影響團結,就是最重要的一條。講團結不是要搞一團和氣,講和諧不是要“和稀泥”。對于黨員、干部來說,在大是大非問題上,要有正確立場和鮮明態度,敢于站出來說話,敢于表明自己的態度。“好好先生”用怕影響團結作擋箭牌,內心是有自己的“小九九”。有的自身素質不高、本領不強不會作為;有的無正義感、怕丑護短不愿作為;有的想多拉選票、保住位子不肯作為,有的怕“得罪人”、吃“眼前虧”不敢作為……一句話,“好好先生”長袖善舞的背后,怕的還是丟掉自己的個人利益。
自身不正、自身不硬往往也是催生“好好先生”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違紀違法被查處的某市原市委書記,就是這樣的例子。他在懺悔書中寫道,我自己不干凈,做了不少見不得人的事情。自身不正,自身不硬,形象本來就不好,說話就嘴短,批評人哪有底氣。平時就只能當“和事佬”,做“老好人”,遇事“和稀泥”,就算要批評人也只能蜻蜓點水、避實就虛、避重就輕,搞一團和氣,以求別人不找我的茬子就行。
作為“一把手”,這位被查處的某市原市委書記不分是非、不論原則,更不講黨性,導致正氣不彰,邪氣不壓,把規矩當成“紙老虎”、把紀律變成“稻草人”,壓抑正氣、助長歪風,破壞政治生態,引發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自己違紀違法說話嘴短,批評人沒有底氣,不敢斗爭,自然對干部不敢嚴管嚴要求,這也在無形中成了那些紀法意識淡漠、自我約束力不強,自我要求不嚴格的干部,走上腐化墮落的道路。
這些年查處的案件中,“一把手” 因違紀違法被查處后,多名班子成員也隨之落馬的案例并不鮮見。還有一種情況是,有的 “一把手” 自身雖無違紀違法行為,卻甘當 “好好先生”,不認真履行管黨治黨主體責任,對干部疏于嚴格管理和教育,最終導致所在單位出現多名干部違紀違法的問題。
嚴是愛、寬是害。黨要管黨,必須全面從嚴治黨。對黨員、干部的教育管理必須從嚴,只有嚴才是對黨的事業負責,只有嚴才是真正對同志負責。近年來查處的大量案例表明,黨員、干部違紀違法都是從犯小錯誤開始的,“破法”無不始于“破紀”。如果在他們犯錯誤的初始,組織發現了不“愛羽惜羽”而是“猛擊一掌”,嚴格教育管理;同志之間不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而是嚴肅提醒批評,主動拉一把。他們就不會從小錯到大錯、從“失范”到“失節”,在錯誤的道路上越滑越遠。
防止“老好人”,杜絕“好好先生”,要嚴肅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斗性,堅決反對黨內生活中的自由主義、好人主義,讓那些陽奉陰違、阿諛逢迎、弄虛作假、不干實事、會跑會要的干部沒市場。
干部犯錯誤,組織有責任。對于領導干部而言,既要嚴于律己、以身作則,也要嚴負其責、嚴管所轄。嚴肅認真落實領導責任,敢抓敢管、嚴抓嚴管,發現苗頭傾向、及時咬耳扯袖,不當“好好先生”,不搞沒有原則的“一團和氣”,真正做到對組織負責、對同志負責。(紀軒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