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清晨,漫步洱海生態廊道,滿目蒼綠,盛開的海菜花點綴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美不勝收,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觀賞。
“項目推進怎么樣?市級主管部門有沒有及時為你們解決存在的問題?”大理市紀檢監察干部來到環洱海湖濱帶清退魚塘濕地保護和修復項目現場,通過“初雨防控調度監管平臺”開展洱海保護日常監督檢查。
“2015年以來,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一定要把洱海保護好’的殷殷囑托,我們把護航洱海保護治理及流域轉型發展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跟進監督、精準監督、全程監督,推動全州各級各部門實施一系列全域聯治生態保護措施。”大理白族自治州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說,如今,洱海27條入湖河流中25條水質優良率達100%,沿湖濕地記錄到野生植物116種、野生動物218種,曾經消失的“水質風向標”海菜花也重現碧波。
洱海生態環境指標持續改善是我省生態環境保護治理成果的一個生動縮影,也是我省紀檢監察機關鐵紀護航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真實寫照。
近年來,我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聚焦生態環境保護這一“國之大者”,緊盯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細化重點任務,貫通監督力量,推進政治監督具體化、精準化、常態化,護航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創建和美麗云南建設,推動全省生態環境保護治理持續向好。
在清廉云南建設中,我省持續將圍繞創建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開展監督納入政治監督“護航行動”年度重點任務清單,堅持從政治上看、從政治上抓,強化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巡視巡察監督,全面檢查上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問題整改落實中存在的問題,排查生態環境隱患,嚴肅查處腐敗和作風問題,壓實各級各部門生態環境保護主體責任、監管責任和監督責任。
“近來河水水質如何?河湖長制工作如何安排部署?有沒有相關的工作臺賬?”近日,臨滄市抽調人員組成專項監督檢查組,采取查閱資料、現場走訪等方式,深入職能部門及臨河湖重點區域開展監督檢查,以精準監督推動解決全市江河湖庫生態環境保護的堵點痛點難點問題,讓河湖長制促“河湖長治”。
專項監督、項目化監督,是落實落細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年度重點監督任務的有力抓手。我省紀檢監察機關聚焦各地各部門落實河湖長制、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重點高原湖泊治理等重點工作,制定出臺相關工作方案,明確監督方向和重點,開展專項監督檢查,精準高效發現并推動解決一批生態環境保護治理的“中梗阻”問題。
立足“監督的再監督”職責定位,全省紀檢監察機關組織紀檢監察干部常態化深入江河湖濱、自然保護區等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區域,采取“嵌入式”監督、集中“下沉式”監督,聚焦河流資源保護、生態修復、環境治理、污染防治等環節,在一線通過聽取匯報、查閱資料、走訪征詢、組織談話等方式,著力發現和查處生態環保領域的腐敗和作風問題。
針對上級環保督察反饋、巡視巡察及日常監督檢查等發現的問題,我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建立監督工作臺賬,按照任務清單化、清單具體化要求,跟進監督、精準監督,以現場反饋和下發工作督辦單的形式督促職能部門認真整改,并適時對問題整改情況開展“回頭看”,推動問題真改、實改。同時,精準規范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對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不擔當、不作為、亂作為等突出問題進行責任追究,以問責追責倒逼履職盡責。
生態環境保護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責任主體多。全省紀檢監察機關在“聯”字上狠下功夫,采取“1+X”聯動監督模式,強化與生態環境、林草、水利等職能部門的協作聯動,通過建立健全問題線索移送、聯合執法等工作機制,打破部門信息壁壘,形成監督監管合力。同時,整合“室組地”監督力量,構建起全方位、多層次的監督體系,推動各地各部門建立和完善長效機制,織密生態環境保護治理監督網。
全省重點高原湖泊水質總體穩中向好;全省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連續10年保持高位,年均值達98.2%;建成一批標志性綠美示范項目,把公園、綠地建在百姓身邊……如今,在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的監督推動下,一幅天藍、水清、樹綠的生態文明美麗畫卷正在云嶺大地徐徐展開。(李正雄 楊自堅 方悄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