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叔,你家領到的村集體經濟分紅是多少?”“支書,村里的集體經濟項目及收益情況是以什么方式向群眾公開的?”……
在臨滄市臨翔區南美鄉南美村的院落里、田野間,該區紀委監委第四紀檢監察室干部段玉美、南美拉祜族鄉紀委副書記肖磊與拉祜族群眾、村組干部促膝而談,詳細了解村集體經濟發展和資金分配情況,對村集體茶園租賃、收益分紅、黨員干部廉潔自律情況跟進監督。
2025年以來,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省委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決策部署,立足“監督的再監督”職能定位,聚焦特色產業發展、項目資金監管、基層干部廉潔履職等關鍵環節,下沉一線、精準發力,為鄉村振興戰略落地見效提供堅強紀律保障。
特色產業是鄉村振興的“壓艙石”,也是紀檢監察機關監督的“主戰場”。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立足各地資源稟賦,圍繞特色產業從種植到銷售、從政策落地到要素保障的全流程,構建“靶向式”監督體系,推動產業提質增效、群眾增收致富。
柚子是勐臘縣特色產業的“金字招牌”,是群眾致富的“甜蜜產業”。該縣紀檢監察機關以“室組地”聯動監督柚子產業,聯合農業農村、審計部門從種苗、施肥到銷售全流程把關,并推動“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落地。接到農戶銷路窄的反饋后,相關部門迅速協調搭建線上平臺,邀請主播直播帶貨;針對技術短板,督促農業部門開展剪枝、病蟲害防治培訓,保障柚子產量品質雙提升。
核桃是鳳慶縣的特色支柱產業之一。圍繞“中國核桃之鄉”產業優勢,鳳慶縣紀委監委將核桃林提質增效納入政治監督清單,建立清單明責、跟蹤督責、銷號問責機制,推動技術指導、資金兌現落地,并將監督延伸至加工銷售、數字平臺運營及文旅融合環節,嚴查市場亂象,助力“綠果子”變身“金票子”。
鄉村振興資金是群眾的“暖心錢”,容不得絲毫侵占挪用。二十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和省紀委十一屆五次全會在部署今年的工作任務時,均對深化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鄉村振興資金使用監管等方面突出問題治理做出了具體部署。
我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緊盯資金分配、撥付、使用、驗收全流程,以“零容忍”態度嚴查違規行為,確保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
鄉村振興資金項目量大面廣,監管難度大。在監管中,各地紀檢監察機關構建“事前預警—事中監控—事后問效”的閉環監督機制,確保資金安全、項目高效。
以陸良縣為例,該縣紀委監委開展鄉村振興項目“回頭看”專項行動,對各村(社區)項目推進、資金使用、資產運營等情況進行“地毯式”排查。以羅依村閑置項目盤活為代表,陸良縣紀委監委通過督辦整改、引入市場運營、推動構建“村黨總支+企業”合作機制,推動項目落地,實現資源活化、村民就業、集體增收,資金使用全程陽光公示,杜絕“微腐敗”。
各地暢通線上線下監督渠道,織密資金監管防護網。保山市隆陽區水寨鄉紀委利用村務公示欄、基層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平臺,將特色產業項目資金使用情況“曬”在陽光下;勐??h紀委監委在番石榴產業監督中,深入農戶核查資金發放臺賬,確保補貼資金精準到戶,切實維護群眾財產權益。
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直接侵蝕鄉村振興成果。全省紀檢監察機關堅持“零容忍”態度,嚴肅查處貪污侵占、截留挪用、虛報冒領、吃拿卡要等行為,推動基層干部廉潔履職、擔當作為。
騰沖市紀委監委在“花經濟”、桑蠶產業監督中,聯合多部門開展農資供應專項檢查,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產品;暢通線下線上監督渠道,利用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平臺實時公示村務財務,將小微權力“曬”在陽光下。通過“時令監督”“問題直通車”等機制,推動技術幫扶、政策落實,保障農戶收益穩定增長。
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持續深化鄉村振興領域專項治理,對優親厚友、克扣補貼、敷衍塞責等問題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及時通報曝光,形成強烈震懾。同時,推動建立村級權力清單、完善村務公開制度,強化群眾監督,從源頭上遏制“微腐敗”滋生。
護航鄉村振興是一項長期任務、系統工程。全省紀檢監察機關注重標本兼治、系統施治,推動監督常態化、制度化、長效化。
一方面,深化“室組地”聯動、片區協作、交叉監督等機制,整合監督力量,提升監督合力;另一方面,推動建立“問題發現—反饋整改—回頭看”閉環機制,對整改不力、敷衍應付的嚴肅問責。此外,鼓勵基層積極實踐“智慧監督”“清單監督”等方式,提升監督精準度和實效性。
鄉村振興,監督護航。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將緊盯產業發展的關鍵點、資金運行的風險點、干部履職的薄弱點,以精準有力的監督清除政策落實“絆腳石”,懲治侵害群眾利益的“蛀蟲”,讓鄉村振興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為繪就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壯美畫卷提供堅強保障。(謝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