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李云舒
文化遺產保護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需要堅強紀律保障。各地紀檢監察機關立足“監督的再監督”職責定位,以精準監督推動灌溉工程遺產保護責任落實落地。
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紀委監委將文化遺產保護作為監督的重要內容,制定專門措施與工作方案,堅持因地制宜、因物施策,根據轄區縣域文化遺產特點,各有側重確定整治“小切口”。元陽縣、紅河縣、綠春縣、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重點聚焦哈尼梯田保護利用,蒙自市、石屏縣、建水縣等重點聚焦傳統民居、古建筑、文物古跡、革命遺址保護利用,嚴肅查處文化遺產保護領域違紀違法問題。
“哈尼梯田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和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其保護之難在于既要守護自然生態的和諧,又要維系千年農耕文明的延續。”紅河州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錢為群告訴記者,該州紀檢監察機關圍繞哈尼梯田“保護、傳承、發展”主線,深化運用監督聯動機制和派駐機構駐點監督、監督檢查室一對一督辦等監督機制,聚焦哈尼梯田生態環保、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等方面,緊扣責任落實、保護管理、資金使用、制度執行等重點環節,擦亮監督“探頭”,靶向發力,守護好哈尼梯田“活化石”。
今年2月,紅河州紀委監委嚴肅查處了元陽縣政協原副主席李某某影響哈尼梯田保護發展工作的違紀違法問題。針對案件暴露出的權力運行、制度制約、責任落實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紅河州紀委監委制發紀檢監察建議書,推動元陽縣委、縣政府全方位進行整改。為壓緊壓實哈尼梯田保護職能部門主體責任,紅河州紀委監委聯合審計、文化和旅游等部門以及哈尼梯田管理局組建2個督查組,聚焦哈尼梯田保護項目實施、資金使用、保護管理等開展駐點監督,深挖徹查問題背后的不作為、亂作為破壞文化遺產,侵占挪用文化遺產保護經費等腐敗和作風問題。
近日,在四川省彭州市丹景山鎮湔江堰渠首樞紐工程現場,成都市紀委監委駐市水務局紀檢監察組聯合有關單位組建的監督組對照《湔江堰灌溉工程遺產保護利用規劃》,仔細檢查水利工程劃界、遺產標識等工作情況,隨機走訪周邊農戶,了解泉堰水質維護與灌溉保障情況。
“現在閘門開關有實時監測,高堰子泉的水還能直接引到田里澆菜,千年老堰還跟以前一樣管用!”提及湔江堰,隆豐街道馬牧河村村民滿是認可。
成都市紀委監委駐市水務局紀檢監察組將世界灌溉工程遺產保護納入年度監督重點,緊盯湔江堰保護工作落實,通過督促市水務局認真履職,推動建立跨部門協調機制,明確責任單位與責任人清單,壓實主體責任。同步建立“派駐監督+職能監管”協同機制,統籌區縣、鄉鎮力量實行分片包干,并與彭州市紀委監委開展“室組地”聯動,綜合運用專題調度、一線檢查、實地走訪等方式,對職能部門政策執行、重點任務推進、突出問題整改等情況開展監督,推動保護工作系統化、常態化落實。
為確保湔江堰灌區“渠相通、溝相連、河暢通、旱能灌、澇能排”的灌排體系持續發揮實效,彭州市紀委監委依托“室組地”協作機制,針對湔江堰生態保護與日常維護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督促相關部門靶向施策,在湔江堰灌區新增自動化閘門10套、流量監測設施280余個。2025年以來清掏、疏浚湔江堰灌區內溝渠、涵洞共計200余公里。
“湔江堰既是‘活著的遺產’,也是關系群眾‘米袋子’‘菜籃子’的命脈。”彭州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監委主任車楊表示,下一步,將繼續錨定世界灌溉工程遺產保護利用目標,對規劃落地、資金使用、河長履職等關鍵環節開展監督,讓古堰在新時代繼續滋養萬頃良田、惠及千家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