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薛鵬

福建省石獅市推進數字技術深度融入紀檢監察工作,打造國企監督治理“一中心一平臺”,為國有企業監督插上科技“翅膀”。圖為近日,該市紀檢監察干部通過國資國企監管平臺了解相關情況。林志成 攝
反腐為了人民。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上明確要求,各級黨委特別是市縣黨委要把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作為重要任務常態化地抓,讓老百姓可感可及。二十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強調系統性整治民生領域突出問題,就持續深化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鄉村振興資金使用監管、醫保基金管理、養老服務等方面突出問題治理作出部署。
近年來,大數據等科技手段的運用,為監督工作插上科技“翅膀”。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在整治民生領域突出問題中,運用大數據模型,精準發現問題線索,提高案件查辦效能,著力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拓展反腐敗斗爭的深度廣度,以實際成效取信于民。
緊盯民生重點強化監督保障,精準發現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線索
“太感謝你們了,我們一家老小住進了廉租房,環境好,租金也不貴。”不久前,江蘇省盱眙縣紀委監委工作人員來到沙崗人家小區上門回訪,低保戶劉先生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住有所居,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內容。2024年以來,盱眙縣紀委監委緊盯公租房和經濟適用房配置,有重點地從職能部門采集“兩房”涉及人員的社保繳納、在企任職、低保發放等必要數據,構建起符合行業領域問題特點的7類比對模型。“運用大數據模型開展監督,能夠精準及時發現‘兩房’申報、審核、監管過程中存在的虛報套取、審核失職、違規租售等問題。”該縣紀委監委監督審查技術室工作人員莫淼森介紹。
以社保數據碰撞為例,當申請對象存在異地工作并繳納社保、繳納基數超出收入標準、連續繳納年限不足、漏繳斷繳等疑點數據時,系統就會及時預警,工作人員會對相關問題進行核查。核查存疑的就會轉化為問題線索錄入辦案業務平臺,由相關紀檢監察室進行倒排摸查。“2024年至今,在紀檢監察機關監督推動下,職能部門完成‘兩房’清退157戶,重新配租114戶,相當一部分為低收入、低保家庭,有效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莫淼森說。
看病就醫是民生大事。在重慶大學附屬三峽醫院,大數據智能監管平臺的運用,帶來了明顯改變:無適應癥處方數同比下降7.16%,重點監控檢驗項目金額下降56.23%……2024年4月,重慶市萬州區紀委監委針對醫院廉潔風險點,推動在重慶大學附屬三峽醫院試點大數據監督,上線運行智能監管平臺。該平臺聚焦醫療、醫藥、醫保、醫耗、醫采五個重點領域,從醫院18個業務系統獲取68項工作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對不合理檢查、藥品使用異常、醫保違規行為等問題預警提醒。
“平臺運行以來已觸發預警360余次,延伸查找風險點124個,促進制定防控措施94條,建立健全制度規范25個,優化管理流程23項。”萬州區紀委監委相關負責同志介紹,重慶大學附屬三峽醫院根據平臺預警情況,分析查找共性問題后,強化整改,嚴防“帶金銷售”。
社會救助事關困難群眾衣食冷暖等基本生活需求。各地紀檢監察機關深化數字技術實踐應用,切實維護困難群眾利益。山東省膠州市紀委監委開發監督模型35個,涉及10余個重點民生領域。今年以來,通過篩查比對發現一批疑點信息,轉化問題線索31件,立案15人。四川省成都東部新區紀檢監察工委采集22個民生類資金項目信息,開發數據分析模型29個,通過對比民生資金發放數據發現可疑問題,同時用好“大腳板”,走村入戶對發現的可疑數據開展排查。
線上線下共同發力,推動及時發出預警、迅速有效突破案件
“相關記錄顯示呂某某7月出勤天數為15天,考勤工資卻按滿勤發放,請盡快核實。”不久前,浙江省義烏市北苑街道紀工委收到該市紀委監委發來的預警信息。核查發現,某村工作人員呂某某,利用審核考勤表的便利違規為自己多發工資,但發放記錄與工作記錄發生沖突,被系統判別為異常數據發出警報。最終,街道紀工委追回了呂某某多領的工資,并對其嚴肅處理。
快速精準揪出“蠅貪蟻腐”,依托的正是基層公權力大數據監督平臺。該平臺圍繞村級工程項目建設、資產資源管理、村級采購、勞務用工等關鍵環節,已收集義烏全市14個鎮街、537個村社基層公權力運行的關鍵數據。通過增設智能預警模塊、設置67條預警規則,平臺能夠對錄入數據進行自動對比、碰撞分析,精準識別潛在風險隱患,實現風險“一鍵暴露”、問題“一鍵追蹤”。
該市紀委監委信息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大數據精準‘指路’,屬地紀檢監察干部跟進調查,這樣‘技防+人防’模式,極大提升了‘蠅貪蟻腐’問題的發現率和查處率。”據統計,今年以來,該信息中心已累計下發相關預警105條,推動查處相關問題96個,大數據賦能基層監督的治理效能正不斷顯現。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大數據賦能民生領域突出問題整治,能夠更為主動、迅速、精準地發現問題,讓“蠅貪蟻腐”無處遁形。同時,變被動監督為主動監督,提升監督質效。
“如今各鎮村的記賬、支付,我們都可以通過‘智慧監督’平臺查詢,不用在一堆紙質臺賬中翻來翻去,極大提高了我們的核查效率。”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紀委監委工作人員介紹,近年來,江都區紀委監委緊扣基層實際,充分運用科技手段賦能監督工作,大力整合運用大數據資源,探索研發“智慧監督”平臺。特別是去年以來,該區紀委監委重點聚焦農村集體“三資”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加強“智慧監督”平臺應用,圍繞農村產權交易、農村集體資金使用、農村小微工程建設等開展三類“小切口”監督,已立案查處78人。
在福建省石獅市,大數據監督正成為保障國有資產安全的監督利器。此前,資產底數不清、私下招租轉租、租金收繳不及時等問題,一直是困擾當地國企的難點痛點。石獅市紀委監委系統推進全市智慧國企監督治理體系建設,形成全市國企“一張網”,構建國資國企監管平臺,實現監督的智能化、可視化、鏈條化。平臺運用“全周期管理”的思路,針對資金集中管控難、采購行為不規范等14個治理難點開發監督模塊,建設監督、資產、采購、工程、財務、融資、資金、辦公八個模塊,助力解決國有資本數據不透明、權力運行監督和制約不規范、常態化監督機制不健全以及監督閉環不完善等難題。今年以來,石獅市三大國企集團共使用平臺公開采購項目336個,實現節約資金4675萬余元,資產招租競價成交項目492個,成交金額3655萬余元。
構建平臺與建設隊伍同步推進,不斷提升紀檢監察干部技術運用能力
近年來,在提升民生領域監督質效的同時,大數據信息化在更多領域有效發揮了作用,成為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二十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對以大數據信息化賦能正風反腐進行部署,各地紀檢監察機關著力打通數據壁壘、加強平臺建設,強化隊伍建設、加強技術運用,持續為正風反腐提供強大助力。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紀委監委構建區級公權力大數據監督資源中心,運用數據碰撞比對分析,重點發現村級資產資源被長期侵占、租金有失公允、資產資源違規處置、發包暗箱操作等問題,規范農村集體資產資源管理,促進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江蘇省金湖縣紀委監委技術部門與監督檢查、審查調查、案件審理等部門建立動態溝通、會商研判機制,依據案件查辦實際需求,及時調整優化數據模型比對規則,編制監督工作指引,明確紀法依據、核查步驟、核查要點等內容,提高大數據監督質效。
不久前,重慶市紀委監委召開“數字賦能青年談”座談會,來自巡視、綜合、監督、辦案、信息技術保障等崗位的10名優秀年輕干部代表,圍繞大數據賦能紀檢監察工作開展研討。重慶一體推進數字紀檢監察體系“規、建、管、用、融”,建成了紀檢監察一體化工作平臺和大數據辦案中心,打造了“渝巡在線”“黨建·政治生態智慧監督”“公權力大數據監督”“風正巴渝”等重點應用,數字賦能監督辦案質效明顯提升、重點應用實戰實效逐漸顯現。
四川省綿陽市紀委監委專門組織開展全市紀檢監察系統大數據分析技術培訓,設置大數據基礎理論、可視化分析、案例研判和建模實戰等課程,采用理論講授與實操訓練相結合的方式,重點提升學員運用大數據技術發現異常、識別潛在風險的能力。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紀委監委加強智慧監督人才隊伍建設,選優配強由40余名技術骨干組成的監督審查技術員隊伍,依托“清風講堂”開展信息化應用培訓,組織開展技能比武,切實提升紀檢監察干部技術運用能力。
執紀悟語
用科技手段加強監督,是推動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沈陽市紀委監委持續深化大數據監督工作,在數據資源匯集、模型算法豐富、平臺系統建設方面持續發力,初步構建了涵蓋大數據監督發現問題、大數據辦案查清問題、大數據治理解決問題和大數據公開防范問題的數字紀檢監察工作新模式。紀檢監察機關不斷創新思路理念、工作模式,在日常監督、案件查辦、重點整治中,有效運用大數據信息化手段,精準高效發現問題、鎖定線索、突破案件,促進監督執紀執法工作提質增效,為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遼寧省沈陽市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副主任 武志程)
民生領域點多面廣,涉及權力事項多,資金密集程度高。深入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要積極適應數字化智能化時代浪潮,秉持“行權數字化、數據集成化、監督智能化、治理現代化”理念,對監督思路、方法和模式進行優化,構建歸集行權數據、智能建模分析、批量預警問題的數字監督鏈條,深挖細查補助救助發放、農村集體資金使用等領域的苗頭性問題和風險隱患,守護群眾利益、提升人民福祉。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監委委員 何俊)
大數據還需“大腳板”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上強調“用科技手段加強監督”,為在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和反腐敗斗爭中持續用好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指明了前進方向。近年來,大數據信息化加速融入紀檢監察工作全流程各方面,給監督執紀執法工作插上了科技“翅膀”,為新時代新征程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賦能增效。
在大數據時代,“大腳板”同樣重要。一方面,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只有撲下身子、邁開步子,到基層一線深入了解實際情況,才能把情況摸清、問題找準,讓技術的運用更有針對性,真正解決好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另一方面,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好措施、好辦法很多都是從群眾中來,只有身入基層、心入基層才能找到做好工作的辦法,不斷推動技術迭代升級,讓技術更好為人民服務。
二十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強調加強能力建設。紀檢監察干部必須用好“深學習、實調研、抓落實”工作方法,在用好大數據等科技手段的同時,扎實做好調查研究,讓工作接上地氣、扎根實際,以工作實效讓老百姓在正風肅紀反腐中有更多獲得感。(薛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