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勞出山林。”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心無百姓莫為官”。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手握公權,就要為民辦事。否則,啥也不能,為啥選你?啥也不干,要你干啥?民生不是抽象空洞的理念,而是具體的事實,要落實到為人民群眾辦實事好事的實際行動上。民生問題解決得好不好,考驗著領導干部的責任擔當。對待民生問題,要以“天下大事,必作于細”的態度抓實抓細,努力辦實每件民生小事。
從《中國紀檢監察報》“我為群眾辦實事”欄目的報道中,我們可以看到各地積極解決民生問題,為人民群眾解難事辦實事。但也從中可以看出有的地方還有不少民生小事沒有解決好:有城市居住小區地庫違建樓梯、停車混亂、公共收益未公開;有污水處理工程實際建設內容與施工圖紙不符;有不動產權證辦理時間長、效率低;有企業改制破產后,職工沒拿到安置費;有多名老人因被遺漏而未能及時享受高齡津貼;有集體土地違規轉租、租金低,年底未分紅,相關賬目也未公示;有企業反映政務服務過程中存在“吃拿卡要”;有獨居老人看病難、部分老年人存在吃飯難問題;有部分商務樓宇、產業園區“轉供電”主體在代收電費時存在價格不一、標準不明的現象;有農業保險的投保面積、理賠費用等內容未向村民公開公示,存在虛假理賠等問題……這些事情看似雖小,卻影響著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影響著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絕非小事。
何謂民生?民生就是人民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狀況,以及人民的基本發展機會、能力提升和權益保障。講具體點,民生就是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事項,例如衣、食、住、行、就業、家庭、社團、公司等。南宋吳自牧《夢粱錄·鲞鋪》中講,“蓋人家每日不可闕者,柴米油鹽醬醋茶”。老百姓過日子,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解決民生問題,說直白一點,就是要解決人民群眾的衣食住行。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百姓的衣食住行,習近平總書記一直惦念在心。“一切工作出發點、落腳點都是讓人民過上好日子。”“家事國事天下事,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頭等大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高度重視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把“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專門作為一章進行論述,再次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中國共產黨是人民的黨,是為人民服務的黨,共產黨當家就是要為老百姓辦事,把老百姓的事辦好。”現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中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已經實現,絕對貧困問題解決了,人民群眾過上了好日子,但還要繼續努力往前走,讓生活越來越美好。現在全黨正在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我們要深刻領悟做好民生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深刻理解“民生為大”的基本道理。
2022年10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延安考察時深情地講道:“我在陜北工作了7年,當年看到老鄉生活很辛苦,心里就想著怎么樣讓大家生活好起來。這次來延安,看到一派碩果累累的豐收景象,交通條件大為改善,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去陜北老鄉們修梯田、種莊稼,面朝黃土背朝天,掄起老鋤頭干活,廣種薄收,十分辛苦,如今山坡上退耕還林還種上了蘋果,老鄉們有工作、有穩定收入,孩子們有好的教育,老人都有醫保,生活越來越好。從陜北的變化就可以看到中國的變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講宗旨,講了很多話,但說到底還是為人民服務這句話。”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始終同人民在一起,為人民利益而奮斗,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同其他政黨的根本區別。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一的,除了國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沒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從來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任何權勢團體、任何特權階層的利益。不謀私利才能謀根本、謀大利,才能從黨的性質和根本宗旨出發,從人民根本利益出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心無百姓莫為官”,就是要心中始終裝著人民。“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抓改革、促發展,歸根到底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這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做工作,就要心中裝著人民群眾,想盡一切辦法讓老百姓過好更加美好的生活。“心中裝著人民”,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未必能夠到位,一時一事做到容易事事處處做到就難。這就要求我們,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從人民的整體利益、根本利益、長遠利益出發謀劃和推進改革,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注重從就業、增收、入學、就醫、住房、托幼養老以及生命財產安全等老百姓急難愁盼中找準改革的發力點和突破口,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舉措,多辦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實事,使改革能夠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抱怨聲中有民生。解決民生問題永遠在路上,老的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可能又來了。抱怨是一種“不滿意”的情緒表達。要善于從人民群眾“不滿意”的抱怨聲中體察民情、傾聽民意,掌握民生訴求,找到民生領域存在的問題和短板。老百姓怨氣比較大的問題,反映比較多的問題,就要下大力氣去解決,做到盡力而為。有的民生問題解決需要一個過程,一時半會可能解決不了,也要堅持實事求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做到量力而行。
民生無小事,事事總關情。這種情,體現的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體現的是黨同人民群眾密切聯系的優良作風,體現的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心無百姓莫為官”,就是要對人民群眾有真摯感情。“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解決民生問題,基層責任重大,基層干部責任重大。群眾利益無小事。群眾的一樁樁“小事”,是構成國家大事的“細胞”。小的“細胞”健康,大的“肌體”才會充滿活力。對老百姓來說,身邊每一件瑣碎的小事,都是實實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是急事、難事。如果這些小事得不到解決,就會影響他們的思想和情緒,影響他們的幸福生活。解決人民群眾的民生“小事”,則要靠廣大基層干部去“盡力而為”,真正“干在實處、走在前列”。
民生穩,則人心安,江山固。每一名干部都要用心用情去認真做好民生工作,須知“心無百姓莫為官”。(紀軒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