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我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并收受他人財物,現在深刻認識到我的行為是以權謀私,是權錢交易,已經是受賄犯罪,現在我悔恨萬分,痛心不已。”“我從一個熱血青年,在黨組織的關懷、培養下,成長為一名廳級領導干部,后面又墮落成一名犯罪分子、腐敗分子,奮斗了40年,把自己‘奮斗’進了監獄。”“整日惶惶不可終日,最后被留置了,心里才覺得解脫,這一切終于來了。”“貪欲之門一旦打開,就如決堤的洪水,再遏制就難了。我以為不在關鍵崗位,組織就會放松對我的監督,那些違紀違法行為也會慢慢被‘遺忘’,事實證明,任何違紀違法事實,只要發生了就永遠抹不掉。”這是一些被查處的違紀違法領導干部流著眼淚寫下的懺悔書中的話,字字句句都感覺得到,他們對自己搞腐敗成為“階下囚”的悔恨交加,對自己因腐敗而落馬的人生悲哀而痛心疾首。
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保持黨的肌體健康,始終是我們黨一貫堅持的鮮明政治立場。習近平總書記深刻地指出:“從嚴治黨,懲治這一手決不能放松。要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既堅決查處領導干部違紀違法案件,又切實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要堅持黨紀國法面前沒有例外,不管涉及到誰,都要一查到底,決不姑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對腐敗“零容忍”,有腐必反,有貪必肅,始終保持對腐敗高壓懲治態度,鮮明地表明了我們黨與腐敗作斗爭的堅定決心。
經過新時代十年堅持不懈的強力反腐,反腐敗斗爭取得壓倒性勝利并全面鞏固。但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從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通報的數據看,2025年上半年,全國紀檢監察機關立案52.1萬件,其中立案省部級干部43人、廳局級干部2335人、縣處級干部2萬人、鄉科級干部6.8萬人;立案現任或原任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4.8萬人。處分42萬人,其中黨紀處分31.3萬人、政務處分13.6萬人;處分省部級干部30人,廳局級干部1876人,縣處級干部1.5萬人,鄉科級干部5.1萬人,一般干部5.5萬人,農村、企業等其他人員29.8萬人。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立案行賄人員1.6萬人,移送檢察機關1990人。
紀檢監察機關查處腐敗案例居高不下,數字背后反映出的是,反腐敗的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我們對反腐敗斗爭的新情況新動向要有清醒認識,對腐敗問題產生的土壤和條件要有清醒認識,以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和執著,堅持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精準發力、持續發力,深化標本兼治、系統施治,不斷拓展反腐敗斗爭深度廣度,對癥下藥、精準施治、多措并舉,讓反復發作的老問題逐漸減少,讓新出現的問題難以蔓延,推動防范和治理腐敗問題常態化、長效化,堅決打好反腐敗斗爭攻堅戰持久戰總體戰。
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是我們黨的一貫方針。懲治,懲是為了治,治是根本。紀檢監察機關始終堅持貫徹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強化日常管理監督,抓早抓小、動輒則咎,及時談話提醒、批評教育,讓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使黨員、干部不犯或少犯錯誤特別是嚴重錯誤。“四種形態”是把紀律挺在前面的具體化,是處理好“樹木”與“森林”關系的深化,為的就是懲前毖后、治病救人。2025年上半年,全國紀檢監察機關運用“四種形態”批評教育和處理84.3萬人次。其中,運用第一種形態批評教育和處理41.7萬人次,占總人次的49.4%;運用第二種形態處理34.1萬人次,占40.4%;運用第三種形態處理4.2萬人次,占5%;運用第四種形態處理4.3萬人次,占5.2%。其中第一、二、三種形態占比達到94.8%,達到九成多,充分體現黨組織對黨員、干部真正的關心和最大的愛護。
實踐“四種形態”就是黨委的責任,關鍵要在用好第一種形態上下功夫。咬耳扯袖、紅臉出汗要體現在日常,只有從一點一滴抓起,才是真正的管黨治黨。黨委(黨組)書記要認真履行“第一責任人責任”,班子成員要履行好“一崗雙責”,在管黨治黨上要切實擔當責任,堅決摒棄好人主義、一團和氣等不良風氣。如果第一種形態落實不下去,實踐“四種形態”就是一句空話,還談什么全面從嚴治黨。黨內政治生活就要有鋒芒和戰斗性,發現干部身上有小問題,就要及時拉一把,早提醒、早糾正,決不能對小錯視而不見,等同志犯了大錯再算總賬。“四種形態”是一個有機整體,只要把前三種形態用好了、前三道防線守住了,第四種形態自然就會越來越少,就能有效改變“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階下囚”的情況。
二十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工作報告顯示,2024年,在高壓反腐震懾下,全國有2.5萬人主動投案、9.1萬人主動交代問題。黨的二十大以來,我們黨在一體推進“三不腐”上展現新作為、取得新成效,紀法震懾、政策感召、思想教育綜合發力,促使越來越多的違紀違法黨員領導干部選擇正視問題、主動投案,持續凈化政治生態。
然而,從紀檢監察機關近期發布的違紀違法領導干部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的黨紀政務處分決定的通報中,不難看到這樣的語句:“不按規定報告個人有關事項,在組織談話時不如實說明問題”;“喪失理想信念,背棄初心使命,紀法意識淡薄,對抗組織審查”;“組織原則缺失,在組織函詢時不如實說明問題”。尤其是“……且在黨的十八大后不收斂、不收手,性質嚴重,影響惡劣,應予嚴肅處理”,這一條幾乎都有。我們不禁要追問,如此高壓懲治腐敗的情形下,這些人還置若罔聞,不收斂、不收手,還在腐敗,還敢腐敗?膽量何來?底氣何在?難道一點敬畏心都沒有?
我們黨歷來與腐敗水火不容。“只要誰敢搞腐敗,就必須付出代價。一棵參天大樹,如任蛀蟲繁衍啃咬,最終必會逐漸枯萎。”懲治腐敗這一手必須緊抓不放、利劍高懸,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以嚴格的執紀執法增強制度剛性,讓黨員、干部從害怕被查處的“不敢”走向敬畏黨和人民、敬畏黨紀國法的“不敢”,在實現不敢腐中,堅決遏制腐敗現象滋生蔓延勢頭。每一名黨員、干部都要增強“不敢”的自覺性,如果在如此高壓懲治腐敗的情況下,你還在“裝睡”,還在抱著僥幸心搞腐敗,必將身敗名裂,付出慘痛代價。
治國必先治黨,黨興才能國強。管黨治黨越有效,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就越有力。《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指出:“保持反腐敗永遠在路上的清醒堅定,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堅決打好反腐敗斗爭攻堅戰、持久戰、總體戰。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那些還執迷不悟的個別人,一定要看清形勢,聰明人應該收斂收手知止。(紀軒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