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迪慶,世界的“香格里拉”——位于世界自然遺產“三江并流”腹地,是一片被雪山環繞的秘境。這里山河壯麗、天地靜謐,無論是探訪自然奇跡、挑戰徒步遠征,還是尋求內心寧靜,皆能在此得到回應。正如《消失的地平線》中所言:“這里是人間最后一片凈土,是永恒與和平之地。”

攝影作品《虎跳峽》
虎跳峽,位于迪慶州香格里拉市虎跳峽鎮,是感受三江并流區域恢宏氣勢的最佳目的地。相傳曾有猛虎借江心巨石一躍而過,故得此名。作為金沙江劈開橫斷山脈而形成的世界級深峽,它躋身中國十大最美峽谷之列,以雄、奇、險、峻而聞名。23公里長的峽谷之中,海拔懸殊達3900米,仿佛天地之力在此激烈交鋒。

書法作品《詠虎跳峽聯》

攝影作品《虎跳峽》
虎跳峽分為上、中、下三段,各具風姿,以中虎跳為最——驚濤撞擊巨石,轟鳴如雷;徒步棧道懸掛崖壁,驚心動魄,被譽為“世界十大經典徒步路線”之一。行走在峭壁小徑,可以探訪古老納西族村落,觸摸茶馬古道石板路與馬幫驛站的千年印記。在這里,每一步都可聆聽大地心跳,每一眼皆是壯麗風景?;⑻鴯{,不僅是自然與人文的極致碰撞,更是一場對勇氣與心靈的深刻洗禮。

攝影作品《金沙江大灣》
金沙江大灣,被譽為“金沙江第一灣”,亦被稱為“月亮灣”。位于迪慶州德欽縣奔子欄鎮與四川省得榮縣交界處,江面海拔約2200米,兩岸山體陡峭,垂直高差逾1500米。作為世界自然遺產“三江并流”的標志性景觀之一,奔騰的金沙江在此遒勁一轉,Ω形河道被千米絕壁環抱,劃出一道天地交錯的壯美曲線,猶如天地揮毫寫下的一筆磅礴詩行,為蒼茫雪域平添幾分險峻與雄渾。

攝影作品《雪域征途》
“白云無心若有意,時與白雪相吐吞”。哈巴雪山省級自然保護區位于迪慶州香格里拉市東南部,主峰海拔5396米,遙隔虎跳峽與玉龍雪山相望。因其攀登路線相對平緩、雪況穩定,被譽為中國最受歡迎的“入門級雪山”,無數登山愛好者在這里初次叩響雪山之門,啟程他們的冰雪夢想。

攝影作品《哈巴黑?!?/span>
2700米的垂直海拔差,造就了哈巴雪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奇景:亞熱帶的原始森林漸次退遠,高山草甸緩緩鋪展,冰川遺跡靜默矗立,冰磧湖如冷翡翠鑲嵌于雪谷深處。行至黑海湖畔,偶聞村民低語:“聲高則雪落”——山在那里,教人學會敬畏。

攝影作品《南姐(極)洛》

美術作品《夢回南姐(極)洛》
南姐(極)洛,被譽為“上帝遺落人間的眼淚”,深藏于迪慶州德欽縣巴迪鄉平均海拔3900米的橫斷山脈中,擁有奇幻陡峭的山峰、飛珠濺玉的瀑布、蜿蜒清澈的溪流、茂密原始的森林、形態各異的高山湖泊與連綿起伏的草甸。登高俯瞰,極目遠望,13座高山湖泊如串珠般撒落山谷,冷杉林倒映湖中如墨玉簪花,周圍的山巒似忠誠的衛士,默默守護著這片遺世獨立的人間秘境。

攝影作品《無底湖之秋》
無底湖,云南省唯一能通過公路直達的彩色湖泊,靜臥于迪隆雪山腹地海拔3800米的香格里拉市格咱鄉。這里萬物靜謐,云杉林間垂掛著輕柔的松蘿,牦牛緩步涉水,頸間鈴鐺叮咚作響,與雪山融水的潺潺輕吟交織成歌。偶有飛鳥低掠,于湖面點開轉瞬即逝的漣漪。湖光山色,相映成畫,每一幀皆可入鏡,每一瞬皆可成詩。

攝影作品《阿布吉措》
三山合抱處,一湖如露凝——阿布吉措,藏語意為“神奇之湖”,隱匿于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鎮海拔4200米的雪山深處,被譽為“香格里拉純凈之地”,因路線清晰、風景多元吸引著眾多徒步愛好者前來探訪。5月高山杜鵑怒放,12月冰雪覆野,10公里徒步盡頭,碧湖浮于蓮瓣狀雪谷,倒映著雪峰與流云,令人如癡如醉。

攝影作品《尼汝七彩瀑布》
未見其景,先聞其聲。在香格里拉市洛吉鄉尼汝村海拔2900米的群山深處,有一處鮮為人知的現實版綠野仙蹤——七彩瀑布。尼汝河岸巖洞中涌出的巨泉,歷經歲月雕琢,形成華溶扇狀碳酸鈣臺地,鋪展成寬330米、高30米的巨大瀑幕,數百條清冽的融雪山泉自巖壁飛瀉而下,層疊交錯,如天籟律動,似自然譜曲。陽光漫灑時,水霧間虹彩隱現,一道道彩虹翩然起舞,猶如仙境映照人間。

攝影作品《白馬雪山U形谷》
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巍然屹立于迪慶州德欽縣和維西縣境內,因主峰扎拉雀尼遠眺猶如一匹奔馳的白色駿馬,故得名“白馬雪山”。

攝影作品《白馬雪山秋色》
從海拔5482米的扎拉雀尼峰之巔到海拔2000多米的金沙江干熱河谷,白馬雪山孕育了以“雪山精靈”滇金絲猴為代表的珍稀野生動物,擁有全國最完整的植物帶譜,被譽為“寒溫帶高山動植物王國”,是全球25個生物多樣性保護熱點地區之一。穿行于云嶺深處,春見雪融萬物生,夏遇杜鵑漫山燃,秋醉層林織彩緞,冬望雪嶺冰晶璨。四時更迭,風光旖旎,唯待君至。

美術作品《山水看清音》

攝影作品《七彩高原》
世界的“香格里拉”,不只是地理的標注,更是心靈的歸處。在這里,讓虎跳峽的驚濤撲上面頰,感受自然最原始的力量;容哈巴雪山的素雪,輕輕覆上你的眉睫;讓南姐(極)洛的湖影,映入你清澈的瞳孔。行走其中,見山河浩瀚,遇眾生萬象,最終,與自己重逢。(余村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