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宣部和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5北京文化論壇在京舉行,今年的主題是“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文化與科技相生相促。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化和科技的融合發展,強調“要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大力推進文化數字化”、“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發展優勢”。本文梳理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部分相關重要論述,邀您一起學習領悟。
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
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業態、延伸了文化產業鏈,又集聚了大量創新人才,是朝陽產業,大有前途。謀劃“十四五”時期發展,要高度重視發展文化產業。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牢牢把握正確導向,守正創新,大力弘揚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機統一,確保文化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2020年9月,習近平在湖南考察時的講話
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形成更多新的文化產業增長點。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守護好三湘大地的青山綠水、藍天凈土,把自然風光和人文風情轉化為旅游業的持久魅力。
——2024年3月,習近平在湖南考察時的講話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持把文化建設擺在治國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形成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思想,推動文化建設在正本清源、守正創新中取得歷史性成就,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文化創造生機勃勃,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更加繁榮,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同時要看到,在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深刻變化、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的背景下,文化強國建設仍存在不少短板和不足,必須高度重視,認真研究解決。
——2024年10月28日,習近平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大力推進文化數字化
要順應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發展趨勢,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改造提升傳統文化業態,提高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要圍繞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把握文化產業發展特點規律和資源要素條件,促進形成文化產業發展新格局。
——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
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加強城鄉建設中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建好用好國家文化公園。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
——2022年10月16日,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要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推進文化數字化,讓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經濟發展增動能增效益、為旅游休閑增內涵增魅力、為城鄉社會增正氣增活力。
——2024年5月,習近平在山東考察時的講話
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發展優勢
要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推動各類文化市場主體發展壯大,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和文化消費模式,以高質量文化供給增強人們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
——2018年8月,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衡量文化產業發展質量和水平,最重要的不是看經濟效益,而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產品。
——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
要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用互聯網思維和信息技術改進文化創作生產流程,推動“硬件”和“軟件”全面升級,實現文化建設數字化賦能、信息化轉型,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發展優勢。面對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涌現,要統籌好發展和安全。
——2024年10月28日,習近平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