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一封封來自抗戰烽火中的家書記錄情感,
以史為鑒,照亮未來!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系列節目《抗戰烽火中的家書》
----展現藏在字里行間的家國記憶。
《救國軍歌》、《在太行山上》、《黃河大合唱》……這些激發民眾抗日決心的歌曲,來自音樂家冼星海。1935年,30歲的冼星海從法國學成回國,參加抗日救亡運動。
1937年“八一三”淞滬會戰爆發后,冼星海跟隨上海抗日演劇團第二大隊奔赴敵后宣傳抗日救亡。這封家書是冼星海在淞滬會戰打響后寫給母親的,他在信中說:
親愛的媽媽:
我是一個音樂工作者,我愿意擔起音樂在抗戰中偉大的任務,希望著用宏亮的歌聲震動那被壓迫的民族,慰藉那負傷的英勇戰士,團結起那一切苦難的人們……我不時都在媽媽面前說過,我不是一個自私自利、自高自大的音樂家,我要做個生在社會當中的一個救亡伙伴,而且永遠地要從社會的底層學習……我很希望媽媽放心,這次抗戰是必定得到勝利的,只要能長期抵抗下去。但在英勇的抗戰當中,我們得要忍耐,把最偉大的愛來貢獻國家,把最寶貴的時光和精神都要花在民族的斗爭里!然后國家才能戰勝。所以在爭取民族解放的國家當中,我們更需要偉大的母性的愛來培植許許多多的愛國男兒——上前線去,或在后方擔任工作。這樣才能夠發展每個人對國家的愛。
我雖然時常地要想起媽媽,但理智會克服我,而且我自己知道在這動亂的大時代里,沒有一個被侵略的人民不是存著至死不屈的精神。如果將來中國打勝仗以后,那一切的母親們和兒子們都能有團聚的一天……為著中華民族的生存,我希望一切的母親們和兒子們都勇敢地向前,中華民族解放的勝利,就是要每一個國民貢獻他們的純潔的愛國心。同心合力在民族斗爭里產生一個新中國。
國難當頭,冼星海拒絕國民黨利誘創作政治宣傳歌曲,奔赴延安為抗戰創作不收一分一毫。他這封寫給母親的家書,讓我們看到了他作為一個文藝創作者的氣節和血性,以及對于抗日戰爭終將勝利的堅定信念。冼星海用音符兌現了“慰藉戰士、團結人民”的誓言,他的創作,是抗日烽火中的精神圖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