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鮮明理念繪就時代畫卷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底色”
“底色”原意為繪畫時的第一層著色,也是決定整幅畫作色調的顏色,代指每個事物中最重要的、最不易改變的本質屬性。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運用“底色”這一形象表達。深入學習領悟其中所蘊含的精華要義,有助于我們時刻牢記黨的初心使命,以更加堅定、更加自覺的姿態投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2018年5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考察時強調,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也是我國大學最鮮亮的底色。今年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在世界人民心目中馬克思至今依然是最偉大的思想家。高校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五路大軍”中的重要力量,在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黨和國家對高等教育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建設世界一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為社會主義培養復興棟梁、強國先鋒,應牢牢把握辦學正確政治方向,確保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地位,努力把高校建設成為學習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堅強陣地。在擦亮我國高校馬克思主義鮮亮底色的同時,必須扎根于中國獨特的歷史、獨特的文化、獨特的國情,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推進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加快構建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轉化為辦好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自信,真正做到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2018年5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全面推動綠色發展。綠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更是美好生活的基礎、人民群眾的期盼。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應有之義,還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內在要求。事實證明,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和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在本質上、目標上具有統一性和一致性,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我們既不能為了追求經濟發展而犧牲生態環境,也不能以保護環境為理由而放棄經濟發展。兼顧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關鍵在于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不斷深化對生態文明建設規律的認識,抓住資源利用這個源頭和產業結構調整這個關鍵,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用最少的環境代價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扛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責任,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綠色發展奇跡。
2021年5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二十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強調,新時代更需要繼承發揚以國家民族命運為己任的愛國主義精神,更需要繼續發揚以愛國主義為底色的科學家精神。愛國主義作為科學家精神的重要內容,是科研工作者的立德之源、立功之本,更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人無精神不立。科研成果的取得離不開知識的積累和對未知世界的艱辛探索,更離不開啟迪探索的精神原動力。發揚以愛國主義為底色的科學家精神,這既是科技創新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肩負時代重任的具體表現。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要求廣大科研工作者筑牢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主義底色,在攻堅克難中鑄就勇攀高峰、淡泊名利的優秀品質,把滿足國家需求和人民需要作為科技工作的出發點,將科研成果同社會發展相結合,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用中國科學家的自立自強挺起民族的脊梁,用科技創新成果托舉民族的希望。
2021年6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紅色是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鮮亮的底色,在我國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大地上紅色資源星羅棋布,在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百年奮斗的偉大歷程中紅色血脈代代相傳。紅色血脈是中國共產黨政治本色的集中體現,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力量源泉。賡續紅色血脈的目的在于弘揚黨的優良傳統,將黨的優良傳統作為以史為鑒、開創未來的精神動力。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廣大黨員干部要用偉大建黨精神滋養黨性修養,傳承中國共產黨人沖鋒陷陣的勇氣、改天換地的志氣、決勝未來的底氣,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終身課題,把厚植為民情懷作為價值取向,把弘揚光榮傳統作為發展動力,將紅色基因融入血脈、鑄進靈魂,當好紅色故事的實踐者、守護者,讓紅色長河穿越時空、歷久彌新。
2022年5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強調,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行動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礪。有責任有擔當,青春才會閃光。青年是常為新的,最具創新熱情,最具創新動力。黨和人民事業發展離不開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的拼搏奉獻。只有當青春同黨和人民事業高度契合時,青春的光譜才會更廣闊,青春的能量才能充分迸發。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也是黨的未來和希望,更是民族復興中不可或缺的先鋒力量。新時代中國青年生逢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期,擁有著建功立業的難得人生際遇,也肩負著圓夢復興的偉大時代使命。百年接續,復興的責任賦予當代青年,光榮的使命屬于當代青年,中國青年挺膺擔當正當時,唯奮斗才不辜負時代之盛、國家之期。廣大青年應該把人生奮斗匯入新時代的洪流,在為人民服務中茁壯成長、在艱苦奮斗中砥礪意志品質,厚植家國情懷,確保黨的事業薪火相傳、民族復興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