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故宮博物院“百年守護——從紫禁城到故宮博物院”展覽時指出,堅持文物屬于人民、服務人民,加強文物保護修復,提高文物活化利用水平。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物保護工作,作出一系列關于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重要論述,為呵護好、弘揚好、發展好中華文明瑰寶提供了根本遵循。本文梳理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部分相關重要論述,邀您一同學習領會。
歷史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不僅屬于我們這一代人,也屬于子孫萬代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保護文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2016年3月23日,習近平關于做好文物工作的批示
歷史文化遺產不僅生動述說著過去,也深刻影響著當下和未來;不僅屬于我們,也屬于子孫后代。保護好、傳承好歷史文化遺產是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
——2020年9月28日,習近平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歷史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不僅屬于我們這一代人,也屬于子孫萬代。要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全面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統籌好旅游發展、特色經營、古城保護,筑牢文物安全底線,守護好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
——2022年1月27日,習近平在山西省晉中市考察調研時的講話
讓文物真正活起來,成為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成為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重要名片
要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提高文物研究闡釋和展示傳播水平,讓文物真正活起來,成為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成為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重要名片。
——2021年11月24日,習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上的講話
我國青銅文明源遠流長、燦爛輝煌,在世界文明史上獨樹一幟。要加強青銅器文物的保護研究和宣傳闡釋,更好激發全社會特別是青少年對偉大祖國和中華文明的熱愛。
——2024年9月10日,習近平在陜西寶雞考察時的講話
故宮博物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華文明的一個重要標識。保護好故宮,發揮好故宮的作用,是國家的一件大事,是故宮人的光榮使命。新起點上,故宮博物院要發揚優良傳統,堅持文物屬于人民、服務人民,加強文物保護修復,提高文物活化利用水平,讓故宮成為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成為世界讀懂中華文明、讀懂中華民族的重要窗口。
——2025年10月27日,習近平參觀“百年守護——從紫禁城到故宮博物院”展覽時的講話
努力走出一條符合國情的文物保護利用之路,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更大貢獻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增強對歷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樹立保護文物也是政績的科學理念,統籌好文物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全面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工作方針,切實加大文物保護力度,推進文物合理適度利用,使文物保護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各級文物部門要不辱使命,守土盡責,提高素質能力和依法管理水平,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努力走出一條符合國情的文物保護利用之路,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更大貢獻。
——2016年4月,習近平對文物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
博物館有很多寶貴文物甚至“國寶”,它們實證了我國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要深入實施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把中國文明歷史研究引向深入。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堅持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工作要求,全面提升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水平。
——2023年5月16日,習近平在考察運城博物館時的講話
要繼續加強考古研究,提高文物保護水平,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提供堅實支撐,讓中華文明瑰寶永續留存、澤惠后人,激勵人們不斷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024年11月,習近平在湖北考察時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