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縱貫南北的雪山山脈、奔騰南下的滔滔江流和廣袤無垠的高山草甸,共同構成迪慶“雪山為城,江河為池”的壯麗奇觀。境內海拔高差達5000多米,形成了“高山雪花飄飛、河谷百花怒放”的獨特立體氣候景觀,使得迪慶成為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擁有“地球物種基因庫”“天然高山生物園”“北溫帶植物體系的搖籃”“世界花園之母”“動植物王國”等美譽。

攝影作品《水母雪兔子》
水母雪兔子靜靜綻放在迪慶海拔4000米的高山流石灘上。那里土壤貧瘠、環境極端,而它們卻以矮小敦實的身姿,頑強地走到了其他植物無法企及的高度。水母雪兔子的生長是場生命馬拉松,一生只開一次花——為了一次綻放,它們在碎石之下蟄伏數年,默默積蓄力量。在冰緣流石灘上,水母雪兔子不僅是海拔最高的高山開花植物,更是生命韌性與尊嚴的象征。

攝影作品《龍膽》
龍膽,其名取自“葉似龍葵,味苦如膽”,在藏語中被稱為“崩尖梅朵”,意為“開在巍峨山巔的花”。它與杜鵑、報春并譽為“中國三大名花”,卻始終保持著山野隱士般的沉靜氣質——不爭春色、不慕喧囂,只在秋意漸濃時,于寂寂山嵐間悄然吐露一片清冽的幽藍。正如詩中所嘆:“不臥龍宮臥山林,一樣青光若照人。”

攝影作品《塔黃》
在4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當絕大多數植物被迫向嚴酷自然俯首稱臣時,塔黃卻執意向上生長,挺立至2米之高,成為雪域中最倔強的生命坐標。初見它的人,很難不為那獨特的形態所打動——淡黃綠色的苞片層層疊疊包裹成玲瓏的寶塔,又宛若被山風折就的紙燈籠靜立于云霧之間。同水母雪兔子一樣,塔黃一生只燦爛一回,卻讓整座高山,都記住了它的模樣。

攝影作品《眺望》
高山密林間,一抹身影在冷杉枝頭輕盈躍動——它有著最時尚的“朋克”發型,標志性的紅唇與黑白毛發形成鮮明對比,當它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云杉和冷杉林中遠眺時,那雙杏眼里藏著雪山千萬年的寂靜。

攝影作品《滇金絲猴》
這便是被譽為“雪山精靈”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滇金絲猴,它們以松蘿、地衣等高山植物為食,像虔誠的素食主義者守護著高山森林的平衡。目前,迪慶州通過建立白馬雪山保護區、開展社區共管等措施,保護區及周邊14個滇金絲猴群數量已穩步增長,個體數量占中國滇金絲猴數量的65%。現在來到維西塔城便可以近距離邂逅森林萌寵,看它們在林間覓食、嬉戲。

攝影作品《晚霞下的黑頸鶴》
黑頸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迪慶州香格里拉市是其重要的越冬棲息地之一。每年9月中下旬,這些雪域的“使者”便會如約而至,身著燕尾禮服,時而悠然踱步,時而低空翱翔,時而翩躚起舞,優雅又高貴,成為點綴雪域寒冬的一道靚麗風景。

攝影作品《白尾海雕》

攝影作品《斑頭雁》
迪慶是飛鳥天堂,目前已記錄到鳥類19目53科454種,占全省的44.5%、全國的30.1%。每年冬季觀鳥節,各地的觀鳥愛好者便會齊聚迪慶,拿起鏡頭,捕捉迪慶大自然的無限魅力和生命的奇跡。

攝影作品《雪山之王》
今年10月,“雪山之王”雪豹的身影再度現身迪慶——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和頂級捕獵者,雪豹在此頻頻亮相并非偶然。當紅外相機悄然定格它巡守領地的雄姿,一曲人與動物和諧共生的雪山牧歌正悄然譜寫。

攝影作品《照鏡子》
這個身材肥碩的小家伙是被稱為水域環境“生態晴雨表”的歐亞水獺。水獺對棲息地水質和生態系統極為挑剔,在香格里拉市龍潭河公園的碧波間,歐亞水獺悄然展露身影,它們的安家落戶,不僅為城市公園注入了野趣與生機,更成為龍潭河生態治理卓有成效的鮮活證明。它是自然與城市和諧共生的最美“信使”,是頒給雪域高原的一枚閃亮“生態勛章”。

書法作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美術作品《悠悠牧場》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迪慶最大的優勢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迪慶將繼續認真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敬畏為筆、守護為墨,讓“青山看不厭,流水趣何長”的畫卷在滇西北大地上永續鋪展。(余村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