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春日的陽光溫柔地灑落在郁郁蔥蔥的熱帶雨林之上,臨滄的大地已經悄然換上了節日的盛裝。傣族的“潑水節”、佤族的“摸你黑狂歡節”“青苗節”……每個獨具特色的節日都展現著這片土地的民族風情與魅力。
“在傣味美食街上,我們吃到了香茅草烤魚、酸肉、撒撇、菠蘿飯等耿馬地道風味,讓人大快朵頤,回味無窮。”一名來自紅河的游客分享著自己的游玩體驗。
“我們的潑水舞曲通過創新編排,將傣族非遺文化與現代音樂結合,成功‘出圈’,全網觀看量超100億次,吸引了大量游客關注,使耿馬成為新的潑水節旅游目的地。”該縣文化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近年來,臨滄市以“生態優先、文化為魂、產業融合”為發展理念,通過挖掘民族文化、激活自然資源、創新旅居模式,打造出一批獨具特色的旅居示范項目,不僅成為鄉村振興的鮮活樣本,更在全國旅居版圖上書寫了“臨滄范式”。
臨滄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持把監督融入中心大局,立足“監督的再監督”職責定位,聚焦游客最關心的“吃住行游購娛”等環節,緊盯部門服務保障、市場消費、交通秩序、旅游安全等方面,靠前監督、跟進監督,持續壓緊壓實職能部門主體責任、監管責任,以有力監督助力臨滄旅居產業“亮起來”“熱起來”“火起來”。
鎮康縣紀委監委積極拓寬監督渠道,在鎮康縣小落水景區開展微信小程序“有事找紀檢——‘碼上反映’,馬上受理”平臺試點,及時受理、處置相關問題,并督促各部門落實旅游行業監管責任,及時解決反映問題。
“過年前我來小落水時,很喜歡這里,但停車不太方便,于是通過二維碼反映了這個問題。沒想到這次來,他們已經在寨門口新建了停車場,效率真高!”一名游客稱贊道。
除此之外,該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緊緊圍繞“廉”“景”相融的思路,打造集旅游、休閑、教育于一體的廉潔文化新地標,以廉潔文化賦能旅游提質發展,讓清廉效益和經濟效益同頻共振。滄源縣將“不吃宴請,不要賄賂”等佤族廉潔諺語設置為漢佤雙語展示牌,立在糯良鄉班鴿村、班洪鄉下班壩等景區醒目位置,打造獨特的廉旅“田園綜合體”紅廉“特色村居”新業態,帶動當地群眾持續增收。雙江縣不僅讓廉潔文化進景點,還推出了“沉浸式”清廉主題旅游線路,打造“清風廉旅”的“那京模式”,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打卡”。
“臨滄具有得天獨厚的生態、氣候優勢,茶文化、民族文化濃郁,為旅居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該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將加大監督力度,緊盯旅游市場亂象問題,深挖細查旅游市場背后的腐敗和作風問題,以務實高效的監督護航文旅市場健康、安全、有序,持續為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廉動力”。(奎葉紅 羅英芳 || 責任編輯 王文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