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瀘水市老窩工業園區榮華光伏電站項目點內,一個個光伏組陣連接成片,猶如一片藍色海洋,這里創新實踐“板上發電、板下種植”的復合發展模式,一幅“農光互補”的鄉村振興新畫卷徐徐展開。
“自從有了發電站,我們不僅可以拿到山坡土地的租金,還可以在電站打工,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近日,瀘水市紀委監委工作人員到老窩鎮中元村開展監督檢查時,村民楊某某高興地說道。
近年來,瀘水市積極踐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大力發展光伏發電新能源產業,成為云南省太陽能資源較佳的開發區域之一。同時,探索創新“公司+村集體經濟”合作模式,將太陽能發電與現代農業結合,建設一地兩用光伏電站,打造“農光互補”先行示范區。截至目前,全市共有6個光伏發電投產并網發電,去年累計發放光伏扶貧電站村級收益金654萬元。
為保障光伏產業發展成果真正惠及于民,瀘水市紀委監委將光伏產業項目作為鄉村振興領域專項監督的重要內容,采取“室組地”聯動、“協作片區”監督的方式,聚焦光伏項目審批、土地流轉、資金使用等關鍵環節開展全過程跟進監督,以強有力監督護航“光伏+”產業規范運行、“陽光收益”精準落地。
“我們通過大數據比對、查閱資料、實地走訪等方式,發現部分村級光伏扶貧電站收益資金人員發放不精準、使用程序不規范、使用途徑不合規等問題。”駐市農業農村局紀檢監察組組長介紹道,針對發現的問題及時向市農業農村局下發工作提醒函,并督促市農業農村局對各鄉鎮(街道)的所有光伏公益崗位進行起底排查,重新規范設置光伏公益崗位,確保光伏公益崗位規范管理使用。截至目前,共發現并督促整改光伏資金使用不規范問題7個,督促職能部門建立完善光伏資金管理相關制度1項。
與此同時,該市紀委監委主動靠前服務,深入光伏企業生產一線,面對面傾聽企業在項目建設、運營管理、政策支持等環節的堵點卡點難點,著力糾治制約企業發展的突出問題,助推光伏項目健康有序發展。
為進一步規范村級光伏收益資金管理,切實保障群眾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該市紀委監委充分發揮村(居)務監督委員會“前哨”作用,建立光伏收益使用“一月一公開”制度,通過公示欄公示光伏資金使用情況,同步暢通民意反饋渠道,確保光伏資金使用合規透明、效益最大化。
“我們將持續加大對光伏產業的全鏈條監督,嚴肅查處截留挪用、虛報冒領、優親厚友等侵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以零容忍態度筑牢光伏資金安全防線,確保每一筆‘陽光收益’都精準惠及群眾,讓光伏產業發展成果成為鄉村振興畫卷中熠熠生輝的‘金色畫筆’。”該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和文婭 余蓮 || 責任編輯 王文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