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組織及時提醒,為我敲響了警鐘,今后我一定汲取教訓、深刻反思,在面對群眾來訪、做好群眾工作時更加嚴謹細致,杜絕此類問題的發生。”近日,祥云縣劉廠鎮紀委對該鎮某村黨組織主要負責人進行談話提醒,談話結束后該負責人說道。
這是該縣紀委監委用好第一種形態,通過“紅臉出汗”“咬耳扯袖”,防“小病”之微,杜“大病”之漸,抓早抓小“治未病”的一個縮影。
紀律是戒尺,“四種形態”是刻度。近年來,祥云縣紀委監委嚴格按照“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工作方針,聚焦不同崗位的廉政風險點,深化運用監督執紀第一種形態,創新方法舉措、突出精準有效、注重抓早抓小,防止“小病”變“頑疾”,不斷筑牢拒腐防變“第一道防線”。今年以來,該縣紀委監委準確運用“四種形態”處理171人次,其中,運用第一種形態處理84人次。
“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提早發現、精準定位、妥善處置,很多違紀違法問題就可能消除在萌芽狀態。”該縣紀委監委案件監督管理室負責人介紹。
為提高運用第一種形態的精準性、時效性,該縣紀委監委堅持問題導向,聚焦基層權力運行薄弱環節,延伸監督觸角,強化日常監督,及時發現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同時,針對問題的不同情形,因人而異采取談話提醒、批評教育、誡勉談話等方式,幫助黨員干部認清問題、查找原因、糾正錯誤,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的同時,確保第一種形態真正用起來、硬起來。
此外,為了避免出現“談話熱、整改冷”“一談了之”,該縣紀委監委通過建立管理臺賬,做實做細回訪教育工作。通過談心談話,對適用第一種形態的黨員干部進行“回頭看”,在回訪中詳細了解黨員干部精神狀態及工作成效,幫助其疏通堵點,卸下心理包袱,重拾干事創業信心,讓監督執紀既有力度又有溫度。
抓早抓小既要注重“初病防變”問題,也要注重“未病防治”問題。該縣紀委監委緊盯重要節點,通過發送廉政短信、觀看警示教育片、旁聽案件庭審等方式,為黨員干部打好“預防針”,防止其因小節失守而滑向違紀違法深淵。(普艷華 || 責任編輯 吳劉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