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薄霧還未散盡,永善縣紀檢監察干部走進務基鎮務基社區,只見菜農們躬身揮鐮,手腕輕轉間,一簇簇“翡翠云朵”便穩穩落入背簍,田壟間一片熱鬧景象。
“鎮里帶著我們種花菜,成本低、周期短,技術和銷路都有保障,收購商直接來地里收購我們的花菜,在家門口就能掙錢!”種植戶袁大哥在和紀檢監察干部說話間又割下一顆重達三斤的花菜,身后的三輪車已摞成小山般。
這份豐收喜悅的背后,是務基鎮傳統蔬菜種植產業的突破發展。鎮紀委工作人員至今還清晰記得去年的那場調研發現的問題——因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等原因,導致全鎮土地撂荒問題突出。
在該縣紀委監委的監督推動下,鎮、村聯合農技人員多次走進村組,召開群眾會議,動員引導農戶整合土地資源,發展規模化種植。經過干群協商及專業技術指導下,最終鎖定花菜種植。自然氣候賦予當地的晝夜溫差,正是培育優質花菜的天然溫床。
從動員到種植再到銷售,監督始終在線。鎮紀委緊盯特色產業項目全鏈條,在項目實施、資金使用、農技服務、種植銷售等關鍵環節設置“監督哨”。當首茬花菜進入采收期,紀檢監察干部便直奔田間,“你家種了多少畝?種植技術上有沒有什么問題?收購價和協議價一致嗎?”帶著溫度的監督讓20余戶種植戶吃下定心丸。
“現在種不愁、賣也不愁,今年第一期我家種了2畝,下一期我打算多種點。”菜農們在“家門口”吃上“產業飯”,發展的信心越來越足。首期50畝試驗田畝產突破4000斤,戶均增收2000余元,曾經的撂荒地變身群眾的“聚寶盆”。
“由于花菜屬短、平、快農作物,生長周期較短,僅需90天左右即可采收,我們準備在第一季成功的基礎上,多盤活土地資源,種植兩季花菜,最后種植一季蘿卜,形成‘2+1’的發展模式。”務基鎮有關負責人表示。(楊志 王越 || 責任編輯 吳劉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