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普者黑,薄霧輕籠萬畝荷塘。隨著第一縷陽光穿透云層,200余只鉗嘴鸛振翅而起,驚起滿湖碎金光影流動。這幅靈動的生態畫卷,是丘北縣紀委監委以精準監督守護綠水青山的生動寫照。
守護生態,重在防微杜漸。破曉時分,由縣紀委監委協調生態環境、水務等部門組建起的“紀檢監察+職能部門”聯合監督檢查組便采取“四不兩直”方式直插普者黑濕地。工作人員對照濕地保護責任清單,仔細查看沿岸排污口是否存在偷排痕跡。“這片水域是重點監測區域,水質情況必須反復核查。”工作人員撥開岸邊水草,將水質采樣瓶浸入水中進行采樣,“這些數據要和智慧監測平臺實時比對,馬虎不得。”
以鐵紀為綠水青山筑起帶電的“高壓線”是丘北縣紀委監委開展生態環保監督執紀的核心發力點。在具體工作中,縣紀委監委注重強化同環保、林草、農科、自然資源等職能部門的協同監督體系,建立起“監督聯抓、問題聯改、線索聯查”的工作機制,通過定期召開聯席研判會、開展聯合督查等方式,推動責任部門擰緊生態保護鏈條。目前,全縣共完成上級環保督促反饋問題整改42個,開展以案促改專題警示教育大會3次,通過紀檢監察建議書、監督預警卡等推動建章立制,形成監督、整改、治理的閉環,推動生態保護責任從“紙面”落到“地面”。
在濕地管護站監控室內,大屏幕上跳動的監測畫面構建起“空中防線”。當系統捕捉到西荒濕地異常船只信號,聯合執法工作組10多分鐘便抵達現場,查處了盜采行為。
生態保護需全民共同參與。“以前大家總覺得生態環境保護是政府的事,現在連小孩子都知道要保護濕地里的小魚。”戴著巡護袖章的張大哥笑著向縣紀委監委監督檢查組工作人員說道。
群眾認識的轉變,始于該縣紀委監委以監督推動構建起的生態保護“黨群聯動監督網”。此前,丘北縣紀委監委在日常監督檢查中發現,濕地周邊村寨部分村民環保意識淡薄,存在非法捕撈、破壞植被等問題。縣紀委監委通過向縣級領導發出“零提示”、向職能部門印發紀檢監察建議書、工作提示等,督促建立起“監督+治理+宣傳”工作機制。職能部門通過開展巡回宣講、普法教育活動等“生態保護進萬家”行動,讓生態保護理念像濕地的水草般在群眾心中扎根生長。此外,縣紀委監委還推動建立“群眾監督+專業管護”機制,在沿湖村寨設立生態護河員、護林員等公益性崗位,指導村組將生態保護寫入村規民約,加強日常巡河、護林等工作,構建起“全民監督、全民參與”的生態保護格局。(王靈惠 || 責任編輯 吳劉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