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的綠汁江畔,陽光穿透云層灑在石板村的葡萄架上,一串串紫瑪瑙般大粒無核葡萄在風中輕輕搖晃,微風拂過,空氣中彌漫著的清甜果香,藏著致富的密碼。
峨山縣富良棚鄉紀委書記走在田埂前頭兒,指著眼前連片的翠綠,和縣紀委監委前來監督檢查的同志說道,“前些年這片土地還是雜草叢生的荒坡,現在都成了撬動鄉村振興的‘金鑰匙’了。”
今年以來,該縣紀委監委把發展本地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作為政治監督的重要內容,充分發揮“室組地企巡”聯合監督機制,以“服務式”“問診式”前移監督關口,走村入戶訪民情,田間地頭看實況,既有效解決了制約、阻礙產業發展的堵點、難點問題,又進一步筑牢了基層黨員干部的紀律防線,確保特色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今年這葡萄的長勢很好,平均畝產在2噸左右,按照每公斤30元的收購價,預計可實現收入約90萬元,心里踏實多了。”基地負責人繆行站在葡萄園里,眼里滿是喜悅。“當然,這也離不開鄉上和村上干部的付出,統籌協調解決土地流轉問題、牽線搭橋填補勞動力空缺……”
此前,為保障企業、農戶雙方的合法權益,土地流轉初期,鄉紀委仔細檢查土地流轉合同是否規范、流轉手續是否齊全、流轉價格是否合理、群眾是否自愿參與等事項,將發現的問題納入整改清單,加速破除土地流轉中的“中梗阻”。
“中耕管理期間有沒有技術人員過來指導,惠企政策你了解多少,有沒有人來宣傳……”紀檢監察干部與基地負責人、基地務工的村民繼續了解情況。通過實地查看、促膝交流、抽查翻閱資料等方式,仔細核查各項惠企惠農政策是否精準落地、農資產品是否有效保供、基礎設施是否保障到位、技術服務方面是否提供有力支撐等等,面對面收集產業發展中的急難愁盼問題,分類分層形成整改意見。
在銷售渠道拓展上,該縣紀委監委“量體裁衣”制定監督方案,督促相關職能部門積極作為,一方面幫助企業和果農搭建“線上線下”一體化銷售平臺;另一方面,優化運輸路線,降低物流成本,確保葡萄能夠新鮮、及時地銷往各地。
產業蓬勃興旺,作風建設也不能掉隊。針對特色產業發展中項目扎堆、資金集聚、受益面廣,易滋生“蠅貪蟻腐”的情況,該縣紀委監委以“全鏈條監督”為抓手,緊盯村“兩委”干部履職用權、小微權力運行中的薄弱環節深耕細作 “清廉村居”責任田,將村集體資源流轉、項目建設、資金資源分配等廉政風險點曬在“透明櫥窗”接受群眾監督。同時,督促用好“監督一點通”平臺,讓村級事務從決策到執行全程“軌跡可視”“亮碼可查”,實現村級事務“全景監督”,真正織密干部廉政防護網。
“產業發展到哪里,監督的觸角就延伸到哪里。我們將持續深化監督執紀問責,聚焦產業發展關鍵環節,及時發現和解決存在的各類問題隱患,推動地方特色產業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甜蜜引擎’,切實將監督效能轉化為鄉村振興的持久動力。”該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楊蓉 || 責任編輯 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