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初秋,祿豐市勤豐鎮馬街社區的滇紅花如緋色云霞漫山鋪展。花農們穿梭在整齊的花壟間,熟練地采下一串串紅蕊,風中彌漫著清甜的花香和豐收的喜悅。
作為祿豐市花卉產業的新興增長極,馬街社區的滇紅花種植規模已突破1800畝,每畝產值達1.4萬元。這份“美麗經濟”蓬勃發展的背后,離不開祿豐市紀委監委的精準監督和全程護航。

近年來,祿豐市紀委監委將監督保障特色產業發展作為服務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緊盯花卉產業從“小而散”向規模化、標準化轉型的關鍵期,運用“片區協作+專項督查”工作模式,整合農業、自然資源等多方監督力量,把監督“探頭”架設到項目招投標現場、生產車間及田間地頭。圍繞惠農資金撥付使用、技術培訓落地、政策兌現等12類重點環節,構建打造全鏈條、全覆蓋監督保障體系,護航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
針對花卉產業發展初期融資難、物流成本高等痛點難點,市紀委監委堅持督幫并舉、雙向發力。一方面,建立“問題收集—分類交辦—跟蹤問效”閉環機制,通過實地走訪、座談交流等方式收集企業訴求217條,建立臺賬動態銷賬。另一方面推動職能部門主動破題解難,協調開通花卉冷鏈物流專線3條,降低企業花卉末端配送成本;推動金融機構推出“云花貸”等特色金融產品,為23家企業化解融資難題推動引進云南方德波爾格園藝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投資建設7萬平方米智能溫室,搭建物聯網管理平臺,實現鮮花種植精細化、采收周期智能化管理,鮮切花上市周期延長20天。全市花卉綜合產值突破26億元,鮮切花面積、產量穩居全省第二。

隨著“花海經濟”活力的不斷釋放,產業發展迎來新機遇。祿豐市紀委監委敏銳跟進,將監督視野拓展至精油萃取、永生花制作、食用花卉研發等衍生產業鏈。通過建立問題清單、制發工作建議函等方式,督促相關職能部門出臺花卉產業融合發展三年行動方案,打通政策銜接堵點,突破產業創新發展“中梗阻”。

在監督與服務的雙重滋養下,“美麗資源”正加速轉化為“富民效益”。羊街村黨總支書記黃德能算了一筆經濟賬:“土地流轉每畝年租金2113元,五年遞增一次,村民在基地務工,每月能掙3000多元,入股合作社還能分紅。”目前,全市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聯農帶農機制,成功帶動4215戶群眾參與花卉產業,形成“租金+薪金+股金”的多元收入渠道,戶均年增收2.1萬元,真正實現“一朵花”富足“一方人”。
“監督既要‘清障’,更要‘護航’。”祿豐市紀委監委負責人表示,將持續深化“監督+服務”,以清廉建設新成效為特色花卉產業固本強基,讓“幸福花海”綻放在田野里、盛開在群眾笑臉上,成為鄉村振興最生動的注腳。(陳林嬌 || 責任編輯 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