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道路筆直寬闊,串聯起錯落新居;特色產業園里,果蔬飄香、機器轟鳴;文化廣場上,老人孩童笑意盈盈……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脫貧地區的面貌正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正是守護這份變遷、關乎民生福祉的政治任務。武定縣紀檢監察機關立足“監督的再監督”職責定位,緊扣“四不摘”政策要求,以系統化監督破解銜接難題,用紀律保障為鄉村振興注入清廉動能,推動各項部署在基層落地生根。
為破解銜接工作點多線長、涉及部門多的監督難題,武定縣紀檢監察機關打破壁壘,構建協同聯動體系。深化“室組地”片區協作機制,統籌紀檢監察室、派駐機構與基層紀委力量,實現監督資源高效調配。推動“紀巡審”貫通融合,將紀律監督的敏銳性、巡察的穿透力與審計監督的專業性相結合,精準鎖定制度漏洞與廉政風險。同時,依托大數據監督平臺,整合財政、農業農村、醫保等部門數據資源,通過數據比對、智能預警,讓監督從“被動受理”轉向“主動發現”,實現全領域覆蓋。
在此基礎上,武定縣紀檢監察機關聚焦關鍵環節精準發力,筑牢風險防線。緊盯防止返貧底線,將動態監測幫扶、“三保障”鞏固情況納入監督清單,通過入戶走訪、臺賬核查,及時發現并督促解決幫扶不精準、監測有遺漏等問題。聚焦資金項目安全,全程跟蹤銜接資金分配、撥付、使用全流程,嚴查虛報冒領、截留挪用等行為,確保資金用在刀刃上。聚焦產業發展關鍵,跟進監督土地流轉、項目審批、收益分配等節點,糾治項目同質化、聯農帶農不緊密等問題。此外,堅決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切實為基層干部減負,讓基層干部有更多精力抓落實。
監督不僅需要內部協同,更離不開群眾參與。武定縣紀檢監察機關打破“單打獨斗”格局,暢通群眾參與渠道。通過設立“趕集日流動接訪點”、開通監督熱線、推廣“問題反映二維碼”,讓群眾訴求快速直達。組建“群眾監督員庫”,吸納黨員、致富能人等參與監督,借助其扎根基層的優勢,發現村級“三資”管理、惠民政策落實中的隱性問題。搭建陽光議事平臺,將村級事務納入“現場質詢+民主評議”范圍,通過群眾“點題”、紀委“督題”、部門“解題”的聯動機制,推動解決民生難題。
在精準發現和推動解決問題的同時,紀檢監察機關更注重以長效治理鞏固監督成效。堅持“查改治”一體推進,對發現的共性問題,通過制發紀檢監察建議書、監督提示函等,督促職能部門完善村級財務公開、集體“三資”管理等制度規范。深化以案促改,通過“板凳課堂”、典型案例通報等開展常態化教育,用身邊事警醒身邊人。建立問題整改“回頭看”機制,對整改情況跟蹤問效,防止問題反彈回潮。
如今,在監督護航下,脫貧基礎不斷夯實,鄉村發展活力持續迸發。武定縣紀檢監察機關將繼續以精準監督保障政策落地,用清風正氣滋養振興沃土,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走深走實。(古健萍 || 責任編輯 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