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跑部門找政策,現在不同了,特派員上門送服務,確實為我們減少了不少麻煩。”昌寧縣某茶葉合作社負責人的感慨,道出了當地企業對營商環境優化的真切感受。
自清廉云南建設開展以來,昌寧縣積極探索“監督+服務”雙引擎驅動模式,通過“小特派員”撬動“大服務”,切實將清廉建設成效轉化為企業發展動能,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筑牢“廉”屏障。
如何推動服務貼合產業發展脈搏?昌寧縣紀委監委立足“監督的再監督”職能定位,督促各職能部門深入摸排企業需求,同步梳理部門資源,形成“企業需求清單”與“部門資源清單”的雙向匹配,推動職能部門擴大服務范圍,實現“應服盡服”,從全縣精選76名業務骨干擔任特派員,覆蓋14個重點行業領域,切實讓“專業人辦專業事”。
同時,為實現服務供給與企業訴求同頻共振,該縣對企業訴求實行“清單銷號”攻堅,由特派員收集訴求并分類梳理建立《企業訴求清單》,明確問題類型、責任部門、辦理時限、具體措施,形成“一企一檔、一事一策”。
“訴求不落空,解決才算數。縣紀委監委將監督觸角延伸到責任落實、跟蹤問效等各個環節,深挖問題根源,推動相關部門壓實責任,確保問題不解決不銷號,服務不到位不銷號。”縣紀委監委駐縣發改局紀檢監察組組長介紹。
針對企業訴求流轉慢、協同難等痛點,昌寧縣創新構建直通快辦體系,縣紀委監委精準監督護航,緊盯管理機制的落實情況,推動簡易問題特派員“馬上辦”,跨部門問題“協同辦”,復雜問題“提級辦”,市級支持問題“上報辦”。目前,通過這一體系已辦結各類訴求128件,切實實現了企業訴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
此外,以特派員制度為統領,昌寧縣整合多項涉企服務機制,制定工作手冊統一服務標準,讓企業從“找多頭”變“找一人”。縣紀委監委緊盯服務集成關鍵環節,通過明察暗訪、座談走訪等方式,重點監督部門壁壘破除、流程優化實效,著力破解“中梗阻”問題。同時督促開展“滿意度大走訪”,將企業評價納入監督視野,嚴防服務“空轉”,切實推動服務從“經驗化”向“標準化”轉變。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推動“監督+服務”機制不斷完善升級,讓營商環境更“優”,企業獲得感更強,“親”“清”政商關系更穩固。(張斌 楊蕊 || 責任編輯 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