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元補助到手了,過冬飼料錢有了著落,今年肯定能把牛養好!”魯甸縣桃源回族鄉岔沖村的院壩里,養殖戶李某某的笑容里滿是踏實。這份安心,源自一場特別的“院壩點題會”。
此前,同樣在這個院壩,一場由村委會組織、鄉鎮紀工委主持、縣紀委監委全程參與的“群眾點題監督會”上,李某某反映道:“我們自建牛圈和買牛犢的補助遲遲沒到賬,過冬草料錢還沒著落。”
魯甸縣紀委監委立即啟動“室組地”聯動監督機制,由聯系桃源鄉紀檢監察室牽頭,對應派駐紀檢監察組負責,鄉紀委配合,迅速展開核查工作。通過調閱補助政策文件和項目申報清單、核對資金撥付記錄,實地抽查測量牛圈面積、摸排養牛實際情況,全縣養牛補貼資金普遍存在“發放不到位、兌現不及時、未足額兌現”等損害群眾利益的問題浮出水面。
縣紀委監委當即向相關部門發出監察建議書,要求限期整改。一場覆蓋全縣的補助資金清理行動迅速展開。經過全面清理復核,因村級漏報、鄉鎮審核不嚴、撥付流程不暢,全縣有1054戶養殖戶的288萬元補助款被“卡”在了途中。
縣紀委監委持續跟蹤督辦、疏通發放堵點卡點,推動補助資金及時、精準、足額發放到養牛戶手中。同時,督促將資金補發情況在涉事村組進行公示公開,并按不低于30%的比例對補助發放情況隨機抽查,確保補助資金兌現到位。
“這筆錢打算怎么用?還有哪些困難?”補助到賬后,紀檢監察干部又來到村里回訪。當被問及對問題整改是否滿意時,養殖戶李某某連連點頭:“滿意!不只是因為錢到賬了,更因為看到了干部們把咱老百姓的事真正放在心上。”
這場從“院壩吐槽”到“滿意點贊”的轉變,正是魯甸縣紀委監委推行“群眾點題、部門解題、紀委監督、群眾評效”閉環監督模式的生動實踐。今年以來,該縣通過這一機制累計推動解決民生領域突出問題786個,推動完善制度機制49項,退還群眾財物2000余萬元,讓惠農政策真正暖到群眾心坎上。(褚麗瓊 || 責任編輯 王文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