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絲皇菊搖曳生姿,香水月季芬芳馥郁,蕎麥花開如霞似錦……行走在臨滄的鄉野田間,處處是花影搖曳的動人景象。花農們指尖輕抬,一朵朵鮮花應聲入筐,也托起了群眾增收的“幸福產業”。
“鳳慶安石茶花種植銷售產值突破2億元”“永德何家大塘‘月季產研小院’累計支付村民地租及務工工資近千萬元”……一個個躍動的數字,成為“花經濟”在這片熱土上蓬勃發展的生動注腳。
近年來,臨滄市紀檢監察機關以“清廉云南”建設為引領,將監督嵌入花卉產業全鏈條,構建起“市+縣+鄉+村”四級聯動監督網絡,以精準監督清除發展障礙,護航“美麗經濟”一路生花。
市紀委監委統籌“室組地”聯動,縣紀委監委聚焦產業發展、資金管理、項目建設等關鍵環節,鄉鎮紀委強化對惠農政策落實、農業技術指導的日常監督,村級監督前哨則緊盯基層“小微權力”運行,形成全覆蓋的監督網絡。
永德縣德黨鎮何家大塘自然村的300余畝荒山如今披上綠裝,變身為現代化的香水月季種植科研基地。
“土地流轉是否尊重農戶意愿?程序是否規范透明?”項目啟動伊始,永德縣紀委監委第二協作片區便將監督“探頭”架設到一線,聚焦土地流轉、資金使用等關鍵環節開展靶向監督。
“我們整合村務監督委員會、民情信息員等力量,緊盯土地測量、租金發放等重點環節常態化跟進,堅決打通影響產業發展的‘中梗阻’。”縣紀委監委片區負責人介紹。有力的監督保障了程序公平,村民不僅安心收租,還能在家門口務工,實現“地租+工資”雙份收入。
監督不僅要發現問題,更要推動解決問題,回應群眾的急難愁盼。云縣涌寶鎮的萬壽菊種植基地因地勢高,灌溉用水嚴重不足。鎮紀委了解后,立即向鎮黨委通報,并聯合相關部門現場辦公,通過清修溝渠、增設灌溉管道等措施,及時打通了生產用水的“最后一公里”。
技術瓶頸也是產業路上的“攔路虎”。在鎮康縣勐堆壩區的金絲皇菊基地,新引進的空氣能烘干機讓工人們犯了難。
“最擔心的就是烘干技術,參數掌握不好,花的品質和賣價就上不去。”基地負責人坦言。
轉機來自一次監督檢查。鎮康縣紀委監委監督專班在核查設備采購與資金使用情況時,了解到這一技術難題,隨即督促農業部門上門提供“一對一”技術指導。如今,工人們掌握了干濕比例和參數,每天能穩定產出10公斤優質干花產品。
麥花掀起千重粉浪,鳳慶“云上花海”催生出了“賞花鄉村游”,蕎麥花開時節,鳳慶“云上花海”游人如織,但花落之后,如何讓村民收入“四季不斷檔”?針對該難題,縣紀委監委緊盯政策落實、資金扶持、用地保障等開展“全過程、嵌入式”監督,推動當地優化種植結構,分季輪作油菜與兩季蕎麥,發展花海觀光、民宿運營、農特產品銷售等多元業態。
“夏天的時候,游客多,我們民宿生意火爆,淡季的時候我們種蔬菜,又是一筆可觀的收入。”鳳慶縣勐佑鎮中和村一村民談道。
從“一粒種”到“一朵花”再到“一片海”,臨滄以清風正氣護航產業健康發展。“我們將持續推動監督下沉、關口前移,以精準監督護航‘美麗經濟’持續綻放。”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郭關瓊 || 責任編輯 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