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認為手段高明,可以通過做賬來掩蓋,不會被人發現,沒想到巡察組剛來就發現問題了……”近日,紅河州瀘西縣三塘鄉某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楊某,因長期未將村集體資金11000元存入村集體賬戶,受到嚴肅處理。
此前,瀘西縣委第一巡察組入駐三塘鄉開展常規巡察,巡察組入駐短短3天,從財務系統抽調參加巡察工作的干部,敏銳發現該鄉某村村集體資金賬目存在管理漏洞,深挖細查之后,巡察組及時形成問題線索向縣紀委監委移送。
快速發現問題的背后,與該縣巡察機構建好用活巡察專業人才庫密不可分。
圍繞“選、育、管、用”四個環節,瀘西縣委巡察辦探索規范巡察干部抽調和管理機制,從嚴審核甄選,系統梳理工作背景、學歷專業、知識結構等要素,積極整合全縣優秀后備干部力量,形成涵蓋紀檢監察、組工、經濟、財審、政法、社會管理、其他專業干部以及縣委專職巡察干部等八個類別的巡察專業人才庫。
同時,配套制定《縣委巡察機構抽調干部管理辦法》,明確抽調干部選派標準、審核程序、日常管理、工作紀律、服務保障等,做到巡察力量合理配置、充分利用。人才庫共儲備各類專業干部94名,有效破解了巡察期間專業人才不足、問題拿捏不準、“外行監督內行”等問題,助力巡察組精準發現問題。
“審計、財政、稅務、民政、農業農村等部門的專業型人才對財務審計、惠民政策等知識比較熟悉,加上紀檢監察干部和巡察干部更了解‘四風’問題的特點和隱藏手段,這樣一來,那些假賬偽票都逃不過我們的眼睛。”瀘西縣巡察辦負責同志說。
除了抽調人才庫成員直接參與巡察外,縣委巡察機構還將人才庫作為巡察“智囊團”,隨時隨地為巡察中遇到的專業難題進行答疑解惑。
今年3月,瀘西縣委第一巡察組在白水鎮平田村巡察時,對“村里某專業合作社屬村集體所有還是個人所有”產生較大分歧。“村集體資金和合作社資金混合使用,合作社的性質直接關系到定性問題。”正當巡察組成員一籌莫展之時,突然想到巡察人才庫里有這方面的專家,遂向專家庫里的縣農業農村局專家共同研判。
經過認真研判,初步分析是村黨總支書記利用職務之便,套取村集體資金的問題后,經進一步核查,巡察組很快發現該合作社還存在違規申報補貼等問題。
為促進抽調巡察干部更好履職,該縣進一步完善了激勵保障機制,每輪巡察結束后,縣委巡察辦會同各巡察組對抽調人員巡察期間的現實表現進行考核評價,優秀巡察干部作為年度評優評先、提拔任用、職級晉升的重要依據。
“巡察人才是巡察工作的源動力。我們將進一步在日常管理、機制建設、成果運用等方面發力,讓人才庫成為巡察力量的‘源頭活水’,為巡察工作高效有序開展提供人才保障。”該縣委巡察辦主任表示。(馬娟 || 責任編輯 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