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底稿作為巡察報告的支撐材料,既是巡察過程和結果的書面證明,也是發現問題的重要證據。”“制定完善巡察報告問題底稿,必須確保報告中的每個問題都有具體的人和事作支撐……”在景谷縣第九輪巡察工作業務培訓會上,授課人講解了問題底稿的撰寫方法及核心價值。這正是該縣嚴格落實巡察問題底稿制度,提升發現問題精準度的具體體現。
為解決巡察報告問題底稿支撐材料不完整、關鍵信息模糊、追溯困難等問題,景谷縣細化問題底稿工作清單,明確3大項具體任務、10條流程要求,列出任務“明細表”,規范方式方法,明確責任人,確保巡察發現問題經得起推敲、受得住考驗,成為名副其實的“鐵賬本”。
巡察過程中,各巡察組嚴格遵守黨紀黨規,堅持事實清楚、內容真實、材料完整、結論嚴謹、支撐有力的原則,嚴格執行“一事一底稿”制度。按照統一格式和標準,逐人、逐事、逐個問題據實填寫。落實承辦人簽字、副組長審核、組長審簽的“三審原則”,并遵循了解方式準確、責任主體準確、時間地點準確、政策依據準確的“四個準確原則”進行分類。做到見人見事見細節,杜絕“莫須有”和“天馬行空”,確保報告中的每個問題都有據可查、不落空,切實增強巡察報告的客觀性、真實性和嚴謹性。
“以往底稿格式不一,有的問題描述浮于表面、站不住腳,甚至要等到進駐結束后才匆忙整理,耗費大量精力梳理佐證。”一名巡察干部坦言,近幾輪巡察將問題底稿制度清單化、任務化,顯著提升了巡察工作的規范性,組員責任感增強,發現問題精準度大大提高。
據了解,十四屆縣委巡察覆蓋62個縣級部門黨組織、10個鄉(鎮)、154個村(社區)及鄉(鎮)學校、醫院、站(所),規范形成問題底稿6689份。
為嚴把巡察報告質量關,在每輪巡察結束后,縣委巡察機構組建問題底稿評審工作專班,以支撐材料為檢查重點,從巡察報告所列問題是否有支撐材料、支撐材料是否能夠充分印證問題、具體事例數據與支撐材料是否一致、支撐材料是否規范等4個方面進行質量評審。
“堅持把制作問題底稿貫穿巡察全過程,是為了讓巡察報告底氣更足,讓一切問題有跡可查。”縣委巡察辦主任表示,將持續深化‘一事一底稿’制度,實現對巡察發現問題的閉環管理。對因履職履責不到位導致底稿編制不實、定性不準、把關不嚴的,依規依紀追究相關人員責任。(李姍 || 責任編輯 田源)